笔趣阁>军事历史>长安风>第二十四章 赈灾

赈灾大军南行,不过数日,便到了梁州与蜀中的边界剑门关。

剑门关依剑门山而建,大小剑山连山绝险,七十二峰绵延起伏。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始建于汉末三国,本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防卫魏军所建。正如史册所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李瑁陪着杨玉环一同坐在马车中,看着不远处高高耸立的关隘,握着杨玉环的手,心中心中一阵感慨。

原本的历史中。自打杨玉环幼年出蜀,到她嫁入皇室,再到晋为贵妃,最后到她仓皇离京,香消马嵬坡,她都再未回过剑南。而这一世,因为他的缘故,杨玉环终于又完完整整地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他们的孩子。

李瑁心生感慨,不自觉地,脸上也露出了些许寂寥之色。

杨玉环扭过头,看着李瑁脸上的表情,不禁好奇地问道:“宋延清有诗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今日久离返乡之人是玉环,秋郎何来的悲怯之色?”

李瑁感慨的原因自然不会跟杨玉环明说,他回过头摸了摸杨玉环的脸道:“剑门关乃昔年诸葛武侯所见,为夫见了难免想起先贤事迹,不由感叹罢了。”

如今的李瑁已然三十有三,自打有了李后李瑁便蓄起了须,俊郎的脸庞在配上颌下两寸长的短须,很有几分成年男子稳重的味道,和当初那个名满天下的长安玉郎早已判若两人。

杨玉环看着李瑁成熟的侧脸,不禁打笑道:“秋郎这般感慨,难不成是心心相惜,将来准备学诸葛武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吗?”

此次随李瑁南下的俱是王府心腹,杨玉环说话自然也没有在长安那般小心翼翼。

李瑁也揽过杨玉环的柳腰,指着剑门关对杨玉环道:“娘子未免也太小视为夫了,为夫文有李泌、许远、高适等,武有李光弼、马、崔乾佑、武彦平等,他们俱是当世人杰。将来若是为夫北征,何须六出九伐这般麻烦。只要为夫二十万大军出蜀,关中便可一战而定。”

李瑁虽是同杨玉环玩笑,但他言语坚决,信誓旦旦的样子显然方才的话不是随口说说的。

-------

李瑁乃亲王,又为剑南道官,上至剑南节度留后崔乾佑,下至州部刺史俱受李瑁提拔。

李瑁奉旨巡狩地方自然不是寻常钦差所能比拟的。李瑁刚出梁州,还未入剑南,崔乾佑早早地在剑门关外亲自等候了。

“臣剑南节度留后崔乾佑拜见殿下,拜见王妃。”李瑁到了剑门关外,刚下马车崔乾佑便俯身拜道。

崔乾佑的命是李瑁给的,官职也是李瑁一手提拔,他在李瑁面前并未如其他官员那般口称下官,而是直接称臣,由此可见崔乾佑对李瑁的态度了。

李瑁亲自上前,将崔乾佑扶起道:“都是自己人,快快请起。”

杨玉环也在一旁笑着帮腔道:“你可是王爷的功臣,王爷在府中常说,他稳坐长安,西南能得稳固皆赖乾佑、仁杰之功。”

崔乾佑连连谦虚了数声,站起了身子。

崔乾佑指着剑门关对李瑁道:“臣已在关内为殿下设宴,容臣为殿下接风洗尘。”

李瑁陪着杨玉环也坐了大半日的车了,身上乏地很,道了声好便跟着崔乾佑一同入关了。

小李年后,又是渴睡的时候,正被奶娘带着在内室休息,李瑁、李泌、崔乾佑还有高适等一众心腹则被和李瑁分席用餐。

松风浩荡,古柏森森,一阵山风吹来,哗啦啦的声音在李瑁地耳畔响起。

李瑁当先举杯笑道:“蜀道关头险;剑门天下雄。我剑南道有此雄关,北线当可保无忧。”

剑门关南侧乃是剑阁,北侧是为梁州,剑南道的正北侧并无异国入侵之险,李瑁偏偏有此一说,李瑁北线所防备的是谁自然不言自喻。

崔乾佑举杯回道:“殿下放心,臣本也有修缮加固剑门关之意,只因此次岷水泛滥,民夫不足,故而将修缮剑门关的人手尽数抽调了过去,待岷水之患平定,臣继续安排修缮。”

“人手不足?岷水那边还缺很多人吗??”李瑁似有不解地问道。

崔乾佑点头回道:“堵水、修堤、赈粮、抚民都需要人,剑南道现役民夫不足,人手捉襟见肘啊。”

岷水泛滥的眉州等地距离剑南治所成都并不算远,李瑁听闻水区的民夫不足,不解地问道:“成都乃剑南府,周边合有有驻军四万,民夫既然不足,你们为何不调驻军前往。”

李瑁之言一出,崔乾佑顿时哑然,面色顿了许久,甚至不知改如何回答。

剑南地处西南边关,成都府附近的四万守军乃是边军,专为防备吐蕃而设,岂有轻动的道理?

边军除奉旨征战外,绝不轻动,这几乎是最基本的常识了,李瑁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问了出来。

李瑁虽然问地不对,但身份毕竟摆在那里,就算是崔乾佑也不好当众指正,崔乾佑一时间不知该怎么说,朝着陪坐在一旁的天策府长史高适努了努嘴,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崔乾佑虽是李瑁心腹,但毕竟不在天策府内,不比高适和李瑁来的亲近,高适作为李瑁地近侍之臣,自然需在此时站出来。

高适对李瑁拱手道:“启禀殿下,剑南军尚需防备吐蕃,若是贸然调动恐怕不妥,崔将军此举也是为求稳重。”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赈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