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长安风>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

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协掌大唐军务,已经正三品的大员,已经算是爬到了大唐官场这个金字塔的顶部,章仇兼琼若想再进一步的话无非就是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拜相。

三省、六部、九寺,还有四京官,朝中高官无数,而真正能被称为宰相的只有中书高官官中书令代表的右相,还有门下高官官侍中所代表的左相,就连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都不入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拜相难度之大。

章仇兼琼自天宝五年升任兵部尚书至今已有五年,五年里章仇兼琼因为是李瑁党羽,一直不受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待见,官职未有寸进,如今李瑁对他许以左相之位,这让章仇兼琼看到了自己位列人臣顶峰的希望,章仇兼琼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章仇兼琼已经五旬上下,已经不再年轻了,李瑁的话无疑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战河北战事爆,他想挤掉杨国忠兴许不易,但老好人陈希烈还是不在话下的。

“臣谢殿下栽培。”章仇兼琼激动地拱手道。

“你我同进退,何必客气。”李瑁只要能出了长安,他是再无人能够管束,到时以剑南强藩的地位想要争取一个左相理当不是难事,李瑁笑了笑,将他扶了起来。

李瑁和章仇兼琼正在商议要事,杨玉环一介女子自然不便多嘴,于是便安静地待在了一旁,直到她看到了一个迎面走来的宫女,这才开口道:“秋郎,来人了。”

李瑁和章仇兼琼所言之事入不得旁人之耳,李瑁见有宫女前来,便止住了嘴,佯作出一副赏景的样子。

“奴婢参见殿下,参见王妃,参见尚书大人。”宫女走到李瑁的身前,屈膝拜道。

“起来吧,你寻本王何事?”李瑁抬了抬手对宫女道。

宫女起身回道:“宴会将始,奴婢奉命请殿下入席。”

李瑁抬头看了看天色,天色已经稍稍有些昏黄,确实是到了晚宴的时间,李瑁抬了抬手道:“好,本王知道了。”

说完,陪着杨玉环往宴厅的方向走去。

如今的李瑁已经贵为武臣之的天策上将,不必再屈居次席,而是坐在了与右相杨国忠并齐的桌案上,可谓分庭抗礼。

众人落座,过了不多时,李隆基和杨玉瑶也前呼后拥地慢慢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臣等恭迎皇上,恭迎皇后。”李隆基和杨玉瑶方一入内,众人便一齐起身拜道。

李隆基压了压手,笑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人这才缓缓直起身子。

李隆基朝身旁侍候的高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力士领会,从怀中取出河北战报,当着众人的面便高声诵读了出来、

“天宝十年春,契丹异族趁我大唐春猎盛事,河北群龙无之际,大举兴兵南犯,欲图我大唐河北疆土。臣幸得陛下明示,开特例,以轻骑急返河北,聚幽州之兵以抗之。臣幸不辱命,十日战乱乃平,今河北已定,契丹已降,河北之危已解...”

高力士在上面读着安禄山送来的战报,下面每个人的神态却各不相同。

太子的疑惑,杨国忠的不屑,当然也少不了李瑁这般的担忧。

李隆基当众宣读安禄山的战报,无非是想要众人相信安禄山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他此次急返河北确实是事出有因,而且已经取得了极好的战绩,可事实当真是这样吗?

李瑁没有看到安禄山的忠心,他看到的只是李隆基的自我麻醉,和他所抱有的一丝侥幸。

安禄山反叛在即,李隆基这个皇帝却还有一丝侥幸,还有心粉饰太平,这叫李瑁如何能不担忧?

李瑁急归急,但偏偏他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现状,此事他就算是弹劾安禄山都会引来李隆基的反感。

果然,正如李瑁所猜测的那般,在高力士将战报读完后,李隆基对宴厅中的群臣得意道:“安将军河北大捷,大破契丹,斩近万,着实是替我大唐远扬国威,朕心甚慰。朕已决定嘉奖安将军,加其封地三百户,晋骠骑大将军,众卿以为如何呀?”

李隆基的话一出,李瑁不禁皱了皱眉头,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职,很是尊贵,仅在他这个极其罕见的天策上将之下,李隆基为了对安禄山示恩,当真是下足了本钱。

只是李瑁已经在心中暗自感叹,李隆基虽然有心拉拢安禄山,但他却不知安禄山真正的野心,他要的何止是区区一个骠骑大将军、东平郡王,就算李瑁的天策上将、靖王爵给他,也满足不了他的野心,他要的是皇位,要的是李隆基在含元殿的那把龙椅。

安禄山造反固然已成定局,但他现在毕竟没有立刻举起反旗,他只要再多准备一日,他对大唐的胜算就会多上一分,若是能叫李隆基早日认识到安禄山的反意,倒也不是件坏事。

李瑁想到这些,于是出列道:“儿臣以为父皇之言甚是,儿臣建议父皇可遣给事中裴士淹亲赴幽州宣旨,顺便宣慰河北,以示父皇对河北的重视。”

李瑁的言下之意其实就是建议李隆基派人去河北督察安禄山,只是说的委婉些罢了。

而且李瑁举荐的这个人选也有极大的讲究,不能是李瑁的人,更不能是杨国忠的人,自然也不能是太子的人,他只能是李隆基的亲信。

给事中乃门下省官员,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朝中要职。

能担任给事中一职的向来都是皇帝心腹,而且自开元年间起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