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勒胡马>第四十八章 定北戎
说:“护西戎校尉、秦州刺史特率境内戎部十七,合兵十万,来讨我南侵之罪!”

随即奉上一封箭书,伊余自然是不识字的,赶紧找族内能识文字的来念。游遐此书,倒是也不骈四俪六,充分满足了戎狄极为低端的文化水平,其大意是:

虚除权渠受晋之封,却与羯贼暗中勾连,竟然为羯贼南侵王土,实为叛逆,合当扫灭!且伊余昔日相助胡虏,在大荔被擒,就曾与我相约,助晋伐汉,如今胡虏尚瑟缩于美稷,他不知往伐,反倒挑唆其父,行此亲痛仇快之事,难道心中就没有一丝愧疚么?如此无信无义之徒,还不赶紧自缚请罪,则大军破壁之后,恐怕虚除一脉,都将悬首篙竿,再无孑遗!

伊余大怒道:“谁说是我挑唆的阿爷?倘若游某遣使来责问,我或者尚感羞赧,如今竟率兵来攻我,则谁肯束手就擒?!”即问左右道:“我看西戎不过万军而已,哪里有十万之众啊?”

其左右道:“大人南下未久,晋人来得甚快,然而召聚秦州西戎来合,路途有远近,恐怕不能全至——所谓十万众,固然是夸大其辞,但想来总还有兵马在后吧?否则游某仅率万众,怎敢遽来攻我啊?”

伊余点头道:“想来如此——则当不待其合兵,先出以破之——倘若能够击败游某,则后续戎部必然自行散去了。”

于是打开城门,悉出精壮两万余众,于晋垒前往来奔驰,大呼挑战。吕楼请求出击,游子远却笑笑说:“我曾在大荔城中见过伊余,此獠甚勇,当日若非甄将军,旁人恐怕难以擒他。加之虚除部士马精强,今数既然倍于我,则贸然出战,难保必胜。不如暂缓之,使其骄气三鼓而羯,然后可破。”

于是坚壁不战,伊余骄气更盛,即分兵绕垒而西,想要去截击后面跟来的戎部。游子远见其无备,即于夜间誓众蓐食,待得平明之时,突然开垒杀出。

虚除兵马虽然勇鋭,终究不脱游牧民族习气,出城而战时既不建垒,也不掘壕,就连营帐都东一摊西一坨的,立得毫无章法。因此有备而战,战力颇强,若无防备之下仓促逢敌,却根本凝聚不起来。

激战中,游遐还别遣戎部千骑,兜抄至虚除城之后,扬声攻壁。虚除兵一时大惊,纷纷掉头想要逃回城内,结果就在城下被杀得大败,伊余虽勇,也身中数箭,狼狈而逃。

随即撒向西方的别部陆续回援,却无统一调度,前后次序有差,被吕楼逐一击破。继而合后的戎部也陆续抵达,便将其城团团围困起来。

游遐特意纵放虚除信使南下,去通知权渠。权渠得报大惊,匆忙回援,结果才下塬地,就遭到莫折、无弋等羌部,以及吐谷浑的截击,部众奔散。权渠知道事不可为,只能被发割面而降,伊余也打开城门,和他几个兄弟一起自缚来见游遐……

捷报传至长安,陶侃、郭默、裴嶷等尽皆大惊——这就把虚除给解决了?如此轻松惬意?不会吧……在他们原本的盘算中,游遐此去只要能够打痛虚除,一方面迫其退兵,另方面使他知有所惧,短期内不敢再来侵扰,那就很不错了。至于彻底击败……虚除部不下二十万众,你游子远顶多召聚三四万散漫的戎骑,怎么可能成功嘛?

唯裴该捻须而笑,说:“子远大才,果不负我之期望也。”

他之所以敢这么信任游子远,是因为在原本历史上,游遐身为刘曜属吏,就是他一战而定虚除的。而且事实上原本那战更为辉煌,游遐是只带了五千兵马西进,先平陇西氐羌,收服十余万众,复破阴密而屠句氏宗党,迫使陈安郊迎,然后才去的上郡……当时虚除部并未一分为二,而是全都聚在一处,结果还是被游子远先五战五胜,击败权渠,继而逼城下阵,一战而摧破伊余所部五万劲卒。

如今关中形势,比历史上刘曜占据之初要好得太多了,则游子远又岂有不能建功之理啊?别看虚除部人多势众,早在大荔城下的时候裴该就瞧明白了,他们组织力很差,打仗毫无章法,伊余徒恃蛮勇,则只要指挥得当,一二万军即可全破之也。

倘若真如陶侃等人所建言,别遣大将领兵,或许反倒不会打得这么轻松了。因为唯游遐始能收服氐羌杂胡之心,并且有效统驭之,而平阳方有大战,关中府库存粮不足,势必不能派出更多正兵往攻上郡,而只能暂且依赖西戎,则这个重任只能交到游子远的肩上啦。

至于该怎么处置虚除部之事,游遐也早就跟裴该书信往来,有过定论。在原本历史上,既败虚除,游子远便奏请刘曜,封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以安其心,复分徙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万口于长安。然而形势有所不同,自然不能再照搬历史上的成法了。

因为裴该所建关中行台,始终是个中原政权,以农耕民族作为主体,是不可能和历史上的胡汉或者刘曜前赵那样,晋戎并重,甚至于把关中大片沃土也辟作游牧草场的。而且似乎有一说,就是因为关中、秦陇一带长期农耕和畜牧并重,才导致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唐朝以后逐渐不能再作为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

固然多年兵燹之后,关中缺人,但缺人咱们可以慢慢生嘛,真没必要砍伐树林,化作草场。本来到这个时候,关中和秦陇一代晋戎的比例就已接近失调了——因为有裴该的穿越,早定关陇,倒还不至于如后世所猜测的,戎数已比晋人为多——怎么可能再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定北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