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三十七章:安排后事
民失望的说道:“那岂不是入不敷出?哎”

殷清风心说,账就这么一笔账,除非谁家有矿。

“若是侄儿种十亩温室,每年从十月到三月,大约可收益五百贯吧。”

“嗯?”李世民一听,难道还有转机?

殷清风道:“首先,不算竹子、火炉、铁管等等的投入,只算石炭的花费。十亩温室,五个月的花费三百到三百二十贯、可产蔬菜四十石。

其次,冬季新鲜的蔬菜,其售价可不比平日。哪怕售百文、两百文一两,也不用担心有人说侄儿黑心贪心。”

“哎你说的是没错”李世民一脸愁容,“我想的是,普通民众是否也可以建造这温室。”

这古代想建温室大棚并以此来赚钱,还真不是普通老百姓玩儿得起的。但也不是说他们就搞不了。

“叔叔,为何不着眼与集体民众的力量呢?”

李世民立刻惊喜的问道:“你快说说,那民众的力量是何意!”

“一户人家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若分摊到十户呢?二十户呢?”

“妙啊”李世民兴奋了。

“以侄儿刚才的计算,哪怕这五个月只收益五百贯,分散在二十户,每户也可得财二十五贯。二十五贯足够五口人两年甚至三年的用度吧”

“足够足够!”李世民满心欢喜。

殷清风又道:“但是,这个前提是,他们没有竞争者。”

“嗯?什么意思?”李世民有种不妙的感觉。

殷清风道:“莫说崔、李、郑、王等家族,就是随便在一州一县找出有财力建起百亩温室的家族也很多。普通民众想以此求财难”

“啊”李世民傻眼了,这和他预想的不一样啊

“咯咯”当了半天听众的长孙氏笑了。“二郎,温室为何人所用,又是否被各家族用于敛财,这不重要。那些富户也好,寒门也好,都是大唐的子民。”

“可可”李世民纠结的说道:“我想的就是让那些柴门小户能多些收益啊”

长孙氏眼波一转,“难道,二郎为了让那些柴门小户能多些收益,就不允许天下各大小家族也建造温室不成?”

见李世民不反驳,她又说道:“首先,朝堂可以向那些建造温室的人征税其次,就算那些民众有财力建造温室,那些家族就不起贪念?

要知,这天下龌蹉的事很多很多。与其让那些家族到时从民众手中争夺,不如想着该如何征税呢。”

李世民有些痛苦道:“某想仁爱天下万民,怎么就千难万难呢!”

“二郎”长孙氏握住李世民的胳膊,“温室只是惠民良策中的一道。等到清风之前进献的新式农耕在全天下都普及了,又何必在意温室这一策呢?以清风之才,尤其他有志出外游学,等他归来之时”

她看了一眼殷清风,“你们翁婿携手,还怕治理不好这万里锦绣江山?”

李世民终于不纠结了,他将手覆在长孙氏的玉手上,对殷清风说道:“你将这温室的策言写给我。”

殷清风躬身道:“侄儿曾以庶民的身份经商,深知这世间有一个不变的道理:经商人人可为,但没有家族作为依仗,或者家族势力不够强大,某一些暴利的行业早晚要成为更大家族的盘中餐。

侄儿钦佩叔叔的爱民如子,但叔叔想将温室种植惠及庶民,却无疑是将金银珠宝置于一个三尺孩童手中。

财帛动人心之下,就如婶婶说的那样,黑暗中的龌蹉事,令人难以启齿。”

在现代,叫个人出来都知道啥叫拼爹。在古代,拼的家族背景。方圆百里你老大你就滋润,方圆两百里你是老二你就得趴下,就是这么简单。

十亩得利五百贯,百亩就是五千贯,谁不眼红?一没背景二没后台的就想一夜暴富?弄不死你祖宗十八代!

李世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

他的一腔热血被自己的女人熄灭也就算了,你殷清风这么赤果果的说,是说我不通世间清理、做事想当然了呗

“其实,这温室种植,叔叔真的可以用以惠民的。”

李世民刚要喷出的怒气差点儿没憋死他。他沉声的说道:“你说!”

“叔叔可将侄儿写的策言传递给各县,然后让各县令召集各家族竞争该县温室种植的名额。所得钱财,叔叔用于兴学也好,修路也好,赈灾救济也好。总之就是,取之于富户,用之于贫户。”

熟知丈夫脾性的长孙氏,松了口气。要不是刚才殷清风接自己的话接得快,丈夫当场就会乱发脾气的。

她说道:“怪不得清风之前说过,这为君之道,不但要懂得农耕还要懂得商贾。

这温室种植看似是用一种商贾的方式解决的,却避免了民众被各家族抢夺的灾祸,也让皇室在民间获得更大的名望,同时也安抚了那些大小家族。可谓一举三得也。”

李世民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不少,但还是闭着嘴巴不说话。

在筹建大棚的时候,殷清风就想到了要借机进谏。

“某些家族千方百计的谋夺他人钱财,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经商。

就像侄儿当初说的,人可以穿鞋为何牲畜不能穿鞋?侄儿想到了马蹄掌,为大唐贡献一丝微薄之力,那些人为何想不到?原因只在于他们只懂得,不肯弯下腰做事,更不能在弯下腰的时候,看到他们以前看不到内容。

侄儿知道,由侄儿来教导阿弟他们,叔叔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但侄儿今日可以向叔叔和婶婶保证,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七章:安排后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