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七十六章:长孙劝谏
些发蒙,等长孙氏问到这一句,他终于找到机会反驳了,“他还真能替殷元做主。”

长孙氏正说在兴头上呢,狠狠的白了李世民一眼,“就算能做主如何?”

这话问的,能做主当然、当然...

李世民不和长孙氏争执,耐心的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他平时在国公府里...”

“你也知道那是平时,那是在国公府啊~~~”长孙氏立刻抢白道。

见爱妻又不讲理了,李世民嘿嘿一笑,“当然,就像观音婢说的那样,他身为小辈儿,在那种情形下,他若是『插』言,就是殷元教子无方。”

长孙氏干脆转过身去,不理李世民。

多好的孩子,二郎就是整天的不放心他,就是想着他做这做那的都是阴谋诡计。真是不可理喻。

见爱妻真有些发怒了,李世民跟着转到长孙氏的前面,“那个...你阿娘不说要当面感谢他吗?借着寿诞的机会,你再问问他当时的情形。”

长孙氏再次掉转身去,不想理这个心机太重的男人。

李世民无奈的苦笑了,又凑了过去,“好好好,当我什么也没说。他挨打了就挨打了,反正是他们家族内部的事务。”

长孙氏凤眉一挑,“那他就白挨打了?丽儿就白为她的清风哥哥掉眼泪了?”

这还讲不讲理了?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李世民蹲下身去,仰望着长孙氏,『露』出讨好的表情,“请观音婢指条明路呗~~~”

“你~~~”见李世民耍赖,长孙氏心里像抹了蜜一样,脸『色』终于转好了,“等妾身去问问清风。他若愿意分钱财出去,那你就别管;若是不愿意,就狠狠罚他们的俸禄。”

见爱妻口气缓和了,李世民跟着赔笑,“对对对,还得劳动观音婢凤驾。”

长孙氏长叹一声,拽起李世民,深情的望着他,“妾身在等待二郎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是有什么隐情,让殷氏不得不采取这种败坏家族名声的举动。

若真是如此,错的不是殷闻礼,错的不是清风,而是,二郎你。

不管其中详情如何,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殷氏几代人洁身自好的名声不再、殷氏就此分裂。

再回想清风给你那些关于世家的谏议,妾身的想法是,他怕你疑心他。

这次,他们找到了争钱财的借口,把一些产业或钱财送给其他族人,然后对外表明,他已经与其他族人分离得清清楚楚了,省得以后连累了他们。

二郎啊~~~这大唐的万里江山、百万的雄兵、亿万的钱财都在你手中握着,他一个有名无权的小辈,真值得你时时刻刻的提防?

他若不是也在担心你对他的提防,以他的心智,把钱财都送出去有什么不可以?他能建一个永业集团,就建不起第二个第三个?他何苦要挨上几巴掌,来显示与族人的划清界限?

二郎,妾身自幼便受阿娘教诲,要做一个为夫君分解忧愁的贤妻,万事都会为二郎着想的。

妾身与二郎成亲这十余年来,一直跟在二郎的身边,存着什么样心思的人没见过?

平庸的淮安郡王、忠于皇室的赵郡王、狡黠的封德懿、多谋的房乔、果断的杜如晦、稳重的王珪、武略的李靖、勇武的秦琼、心胸狭隘的阿兄、刚正的萧瑀...

妾身可曾看错这些人?

若二郎信任妾身,且听妾身一句劝,宽心让清风施展手脚。

大唐和二郎这三年来因他受益良多。若他肯放心的施展才学,哪怕他只再提出一个类似新式农耕或铜钱改制的谏议,大唐江山将何等兴旺?

妾身始终记得二郎曾对妾身说过他的一句话:若大唐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是不会造皇室的反的。

他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照此下去,二郎和妾身的有生之年,安居乐业的百姓是不可能跟随某些别有用心的造反的。

若是二郎还是不放心他,且等五十六十年后,二郎归天前再考验他。

若那时他有反心,也享受了二郎赐予他的一世富贵,再杀他,心里也安宁。

若是他始终感觉二郎在提防他,他大可从此不再为大唐为二郎效力。最后损失的,是大唐的国祚、是二郎的江山。”

“我...”

李世民刚说话,被长孙氏堵了回去,“二郎,从前,不管你想结交谁笼络谁重用谁,像秦琼像程知节像魏徵,你都肯主动宴请他们,都肯赏赐他们。

可这三年来,你除了赐婚赐爵外,又让他感受多少来自你的诚意?

年节时,不但没有封赏赐下,反而是这几年他不停的向你献上计策,献上钱财,换做是二郎你,你愿意效忠这样的帝王?”

我...

李世民真的被问住了。

是啊~~~

以前只要觉得某个人有才能,就封下官爵;以前不管府里有多少钱财,都想着拿出来笼络那些文臣武将。

当初,觉得那小子是个奇才,还想着赐婚给他,怎么这两年过来,反而觉得理应得到他的孝敬?

还好今日有观音婢说起这事来。

这要是让外人知道我对有功之臣不但没有封赏,还不停的从他手中收取钱财土地...

不对,他们已经知道了。

之前还总奇怪,为什么得势的郧国公府,这两年来竟然冷冷清清的连个拜客都稀少,原来,是他们看到我没有对那小子有封赏,以为我是个鸟弓藏兔狗烹的薄情寡义之人啊~~~~

失误了!疏忽了!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六章:长孙劝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