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八 十 章:笨拙小贼
说到断句上面来了?你还没解释之前那些话呢!”

殷清风不慌不忙,“我朝开科取士,在侄儿看来是有些弊端的。

那些仕子在参加科举前,只不过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科举的结果,也无非是检验了他们之前对典籍的理解。

侄儿认为,不管他们对典籍的理解得有多高深,也都是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侄儿谏议在科举后,那些被录取的仕子们,应该还有一个实习的过程。科举的成绩结合实习的结果,才进入到诠选阶段。”

古代最早的实习制度,始于明朝洪武五年的监生历事制度。

明朝国子监的监生被分拨到京城内各衙门,历练事务三个月后进行考核。

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能力一般的再令其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

这些监生除分拨在京诸司办事外,有时也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

在解释了什么是实习后,殷清风继续说道:“而且,在他们实习之前最好还有一个游学的经历,就更有益于他们对牧民一方的理解了。”

“科举、游学。实习、诠选...”

李世民低声重复了几句,问道:“科举按二十五岁算,游学算两年,再有两年去实习,之后去诠选...如此下来,岂不是要等到三十岁才能出仕?”

“年数越长越稳重嘛。”

反正殷清风自己不做官,也不打算自己的儿孙做官,至于别人,爱咋滴咋滴,他管不着。

李世民清楚这个谏议很不错,就是在实际当中实行起来很难。

算了,回头找人商议吧。

李世民说道:“你派人去看看你阿耶回来了没有。”

他当然知道殷元还没有回来,如果殷元回来了,早就过来拜见他了。

见殷清风出去了,李世民四下打量着。

他相信,这书房里肯定隐藏了殷清风的某些秘密。

宽宽长长的书桌上,一卷竹简摆放在一角。

展开后,是《史记》的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随手放下竹简后,他看到了下面写满字的纸张。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想起了殷清风刚才说的断句。

心里嘀咕了一句,他抬头再度寻找起来。

书房的三面是一排排的书柜,书柜的门上同样贴着殷清风说的那种字母。

他打开最近的一个书柜,随意的抽出一卷书轴,看了一眼后又放了回去。

他随意走着,随意的打开书柜翻看着。

除了竹简和书卷外,还有一些书柜干脆是空着的。

蓦然,他转身看向书桌的抽屉。

他快步来到书桌旁,伸手拽开一个抽屉。

让他失望的是,除了两方砚台外,抽屉里空无一物。

虽然他感觉那砚台有些奇怪,但他没有再仔细看,快速的拽开另一个抽屉。

里面是一摞厚厚的纸。

他拿起第一张。

誊写的还是《史记》的内容。只不过是已经断好句的。

再度失望后,他在抽屉里翻看着。

接下来的第三个和第四个抽屉里,仍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

李世民不甘心的念叨着,“不对啊~~~怎么可能什么也没有呢?除了书房,他还能藏在哪里?”

没等李世民再度搜寻,他听到了推门声。

他摇摇头,对进来的殷清风说道:“你这书房也太简陋了些吧?”

相比殷清风给他布置的书房,这里真的要用简陋来形容。

没有博物架,没有字画,没有盆栽...除了书柜、书桌、两把椅子和笔墨之外什么也没有。

对自己的书房熟悉无比的殷清风,不动声色的说道:“侄儿不像叔叔要在书房里处理朝政,也不像叔叔要在书房里召见文武百官,这里能让侄儿静心读书就好。”

“读书...”李世民好像很感慨,“读书很累啊~~~”

“侄儿也想安逸。当初仙师传授侄儿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侄儿辅佐叔叔,辅佐皇室。在侄儿生命没有结束之前,侄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李世民的目光闪了闪,“我很多次都在庆幸,庆幸我大唐你这少年,庆幸你给献上一策又一策的谏言。”

他把手放在殷清风的肩膀上,“读书很辛苦的,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些。等你归来时,你我翁婿携手治理一个永世的大唐帝国!”

还能说啥?继续拍马屁呗...

殷清风诚惶诚恐的行礼,“叔叔乃仙师看重的圣人,即使没有侄儿这些微薄之力,成就也会在秦皇汉武之上的。”

李世民有些飘了,“哈哈哈...如果说你那些谏议只是微薄之力,那满朝文武算什么?你可是有些妄自菲薄了呀~~~哈哈哈...”

“不敢。”殷清风道:“刚才侄儿出去询问时,那些下人在叔叔抵达后就去通知阿耶了。这一会儿,阿耶也快回来了。”

“嗯,带我再去看看你这院子建造的如何,顺便等你阿耶回来。”

殷清风等李世民先出去后,看了一眼书桌和书柜才伸手将房门关上。

书房内被翻动的迹象很明显,而李世民看样子也是第一次做贼,根本想不到要在翻动别人东西后要一丝不苟的复原。

古代男子成亲后,卧室是他和正妻共同拥有的。所以,他们所有的秘密都会藏在书房里。但李世民能想到他是现代人的思维吗?

在梧桐山庄时,他的秘密藏在书桌的暗格里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 十 章:笨拙小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