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四百三十二章:初露獠牙
..”等等,细致入微的规定了男道与女冠从头到脚的服饰与配饰。

但,明朝之前的道袍上没有阴阳鱼图案。

据说,最早关于阴阳鱼的记载,是历史上那位真正的陈抟留下的,而不是殷清风口中的陈抟。

到了明初,朱元璋禁佛禁道禁止一切宗教。但从嘉靖信道开始,阴阳鱼、八卦、北斗七星等图案才慢慢开始出现在道袍上的。

殷清风笔下的道袍,小腹处为八卦围着阴阳鱼,下摆以北斗七星做衬,其他再无修饰。

李世民痴迷的看着那副仙人图,而殷清风望着那张熟悉的面容,心中也有些悲戚。

“仙人...仙人...仙风、仙骨、仙容...不愧为仙人矣...”

李世民不停的念叨着。

看来他是被震撼到了。

趁着李世民全神贯注之际,殷清风取出私人印章,毫不脸红的印了上去。这幅画要是能传到后世,殷小爷可就牛大发了。

见李世民还没反应,他干脆又提笔,在印章的旁边写下:丙戌年壬辰月癸寅日。

哈哈哈,后人一看就是武德九年正月十二日殷小爷做的画。什么鉴宝专家,用不着。

李世民好不容易收了心神,等看见殷清风的印章,他恼怒的看了殷清风一眼。但他没说什么,只是小心翼翼的将画捧在手中再次端详。

八卦和北斗七星他是明白,但中间那个大圆圈和两个小圆圈就看不懂了。看不懂归看不懂,但他感觉其中蕴含的道韵是越看越着迷。

他忍不住的问道:“陈仙人衣袍上八卦图内的图形是...”

殷清风不想和他费口舌解释,“侄儿也不知道。若不是当时的感观太深刻,今日也画不出来这样前所未见的图形来。”

他打岔道:“叔叔要供奉陈仙人?”

李世民点下头并坚定的说道:“是的。”

“那...侄儿可否谏言几句?”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说。”

“在春秋时期,道圣集历代圣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大家的思想精髓,形成无为无不为的道家理论。但道圣除了一卷《道德经》外什么也没留下。

自后汉沛人张陵于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也就是天师道以来,道家一面自撰道书,一面将《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道家、房中、神仙三家的典籍列为道经外,又将先秦诸子百家、周秦孤本古籍收录其内。

第一部《道藏》是东晋的“郑隐藏书”,其中收集了道书两百六十一种,一千三百卷。

郑隐是东晋大道士葛洪的老师。

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若再细分,又可分为服饵、炼养、符图和算律四类。

其后,南朝宋的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又广为搜访,于泰始七年撰《三洞经书目录》。

其书云:“道家经书,并方药、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

不久,黄冠梁孟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

这就是现今道家说的“三洞七部”的由来。

北周武帝时,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为由,召道士王延至京,为置通道观,并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

北周天和五年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计六千三百余卷。

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中。

前隋也编过道书。

据传大业年间,内道场收集道教、佛教经典,撰成目录。其中道经得目录名为《众经目录》,但收录的书卷数木不详。

若叔叔真的要尊崇陈仙人,不如召集全大唐的道人至长安来再次勘定《道藏》,并于《道藏》编撰完成后,刊印天下。

以后,凡道家之们徒皆以此部《道藏》为圭臬,不得擅自篡改。”

“善!”李世民赞叹道。

这在情理之中,而且,更彰显他尊崇陈仙人、尊崇道家的诚心。

而且,前有新儒学,后有《道藏》,天下归心指日可待!

这个谏言大善!

给李世民送上一个甜枣后,殷清风说道:“通道观,也就是现今搬迁至崇业坊内的玄都观。

宇文恺置大兴城,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此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以道圣的教诲: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阴抱阳,生天地万物,生圣,生贤,俱以从道而生,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

但,道是否“生佛”,侄儿不敢置喙。

可侄儿想来,若东晋末竺道祖的《晋世杂录》中:“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现今的沙门与道家之间的尊卑该如何界定?

天地君师亲,是人伦大常。若道圣西去真的度化胡教,胡教却于今世欺师灭祖,叔叔可忍得了?”

殷清风第一次表露出他对宗教的看法。

“欺师灭祖?”李世民皱紧眉头。

这个说法太过骇人了。

但他又不能说《晋世杂录》里的记载是假的,道圣当初没去化胡。毕竟,他现在要尊崇的陈仙人就是道圣的门徒。

既然道圣当初西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二章:初露獠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