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四百四十九章:清风训猴

回程的韦云起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茫然。

凭借门荫出仕的他,少年时便是丹陛之下的君前近臣。后又统兵治军、主政一方多年,可以说是谙熟治理之道。但他从未想过要将这些转为管理家族事务之术。

‘族人分军、政、工、医、商、农六支。’这类似于将军中士卒分为步兵、弩箭兵、骑兵、辎重兵等;‘设族纪堂和族财堂’相当于约束军纪和分配辎重。

几千年的嫡庶制虽然保证家族传承有序不乱,却也不是没有弊端。

为了保证嫡支不被庶支超越,族中大部分钱财和人情关系都倾斜在历代嫡支子弟身上,庶支中除非很有才华的子弟,是很少得到家族的大力培养。

即使如此,也难保障家族会长盛不衰。而且,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庶支子弟们,一旦得到机缘便会纷纷与家族脱离另立支脉堂号。

嫡庶制限制了家族的壮大。

但殷清风提出的这两条新族规,则是从根源上消除了嫡支被庶支超越后家族不安稳的隐患与弊端。

‘族人分军、政、工、医、商、农六支。’与韦氏分成阆公房、逍遥房、郧公房等等不同。

韦氏之前那些分支,每支又分嫡庶,后代又分嫡嫡支、嫡庶支、庶嫡支、庶庶支等,而新族规的六支则可以忽略嫡庶之别。

如:某子弟这一代从军,其子嗣可能从军、可能出仕、可能务农,分不清何为嫡何为庶。既然分不清嫡庶,就没有嫡庶恩怨,就会分别得到族中培养。

而族纪堂尽其可能的约束子弟、族财堂聚集全族的钱财用以培养全族的子弟。

若止于此,新族规下的家族还是会出现混乱的,但殷清风又提出的‘设家主一人、族老九人、执事三十六人分管六支族人’,就彻底的消除了一切隐患。

家主犹如将军、族老为都尉、执事为校尉,一级级的分管族人,保证六支族人不会因为取消了嫡庶之别而产生混乱。

在这之后,殷清风竟然又提出了任期制和选举制。

不管是家主还是族老、执事,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两任;族人选举执事、执事选举族老、族老选举家主。

细细琢磨下来,任期制和选举制虽然削弱了家主的权威,但族人却会因此而对家族产生难以想象的凝聚心。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执事、可能是族老,甚至是家主。

如此,谁不想在其本支内尽力尽责?谁还想着脱离家族?

同样,能在族中获得执事、族老位置的人,一定是老于谋算之人。这些人不管是出仕还是从军,一定比其他同僚同袍更容易晋升。

如此,定下新族规的家族就能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全族历代子弟人心聚拢,家族何愁不兴?

不愧是李世民最看重的谋主啊~~~只几策便能化解几千年来的每个家族都要面对的难题。

想到这里,韦云起用力的攥着拳头。

若提出这样计策的人是他韦氏的子弟,韦氏在二十年内就能势不可挡的崛起。

偏偏,这人非但不是韦氏子弟,还是韦氏新效忠之人。

殷清风敢将这兴旺家族的计策传出,就不怕韦氏生出反意。

他一定还有制衡的手段!

送走韦氏族人后,殷清风将交谈内容记录下来。

韦云起的出现是个意外,他代表的韦氏的态度也是个意外。

他在阆公房内便不是嫡支,这次能代表韦氏,可见韦氏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家族。

作为上位者最怕的就是不变通,同样,作为上位者最怕的下面的人善于变通。

上位者像明清两朝那样闭关锁国的不变通,便是一家、一国、一族的灾难;而下位者善于变通,就如资产阶级大革命一样倒逼欧洲各国上位者。

所以,中国历代的皇室都把孔子的后人捧出来,就是因为上位者都喜欢遵守祖制、呆板之人。

殷清风不怕这些,他的优势在意领先一千多年的意识境界。而且,他的计划里也不是非要韦氏始终与殷氏绑在一起。只要他们能支持殷氏几十年就够了。

韦氏和其他可能的家族,只是在短时间内抬起殷氏这个花花轿子之人。等殷氏兴旺之后,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同样,他也清楚,韦氏低头弯腰只是权宜之计。即使他想尽办法同化他们,他们内心的du立性也磨灭不了。当他们壮大了之后,如果殷氏还想着压制他们,就必然会遭到反噬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采用他这种新思维模式的殷氏或韦氏,都会产生出与历史上不同的新世家。这种新世家更难衰败。

如果每个家族都采用这种制度,最难受的是皇室。

皇室想要继续保持对各家族的压制,就得不断变通---治国之策要变通、甚至是继承制要变通等等。否则,说不定哪天又会像资产阶级大革命一样,要了他们的脑袋。

殷清风相信,在皇室与家族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大唐的未来不是走向毁灭,而是越来越强大!

先前回避的李晋安神情莫名的看着殷清风,“看那些人对你恭恭敬敬的样子,你是怎么降服住他们的?这要是让长安城里的某些人知道此事,还不得更加竭力的攻讦你?”

殷清风给他沏上一杯茶,“即使这事不小心传出去又如何,这不是有叔叔你的看护吗?”

这话他爱听,李晋安咧着嘴,“你小子那张嘴就是讨人欢喜。放心,城里有什么事情,咱家都替你盯着。咱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九章:清风训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