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白山梦雪>第三百二十四章 未雨绸缪
退路,更是为了杜海山!

因为杜海山和自己不对付,更不是一个肯仰人鼻息的人,杜海山的“龙行”若是被当局侦破,有必要退往英国时,杜海山若知以后要仰仗“李某人”生活,肯定不肯前往,但若孩子告诉他,那不是李熙的财产,而是他自己的资产,或许杜海山还肯成行。

在这事上,李熙对于志远的眼光和魄力,还是很肯定的,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朋友,当时局坏到不能再把人往关内送,当因事故不能再在国内立足,远走英国,不失为一条好的退路,而志远未雨绸缪,将老四神转入地下,并将自己在大连的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关四,这魄力还真不小,大连,可是志远白手起家之地,大连的资产在于志远,那可是半壁江山!

眼光和魄力之外,孩子的交际能力也可圈可点,关四往来于大连和伦敦,竟然没用李家的资源就能独立的顺利往来,英国传教士福克斯·史密斯就算了,那已经是孩子的铁哥们,不但陪同关四回英国了一次,甚至不惜冒险帮善德搞管制药品,最出奇的是关四最近一次去英国,李熙收到的消息,搭的竟然不是史密斯帮忙联系的英国商船,而是德国行经伦敦的商船。

裕东火磨和大丰厂的成套机器,是从德国进口的,李熙估计,善德利用此机会,和德国佬,也成了铁哥们了。

自己在转移资产去英国,这个善德是早就知道的,而抽身退步的具体计划,李熙真的很想和孩子推心置腹,可又怕他知道原委介时不舍得杜海山,不舍得明心堂,不忍看徐常青之类的朋友没了自己的帮助,在应该“去英国参加李纬婚礼”时,不肯走。

瞒不瞒善德呢?这还真是个问题。

几天后,般若寺明心堂每周日例行的赈济活动上,奉天盈丰大粮栈的东家陈松年,在赈济现场,很是出了一把风头。

是日,十辆整齐划一、插着盈丰大粮栈三角牙旗的马车,车上堆着粮袋,鱼贯进入般若寺。

这是陈松年“襄赞善举”,为明心堂捐粗细粮合共六千斤,引得好些人看热闹,还有记者采访拍照呢!

陈松年礼貌的应酬着记者,表气自谦,不说自己捐粮的事,只是一再力捧明心堂及志远的善迹功德,极力作出谦虚谦卑的模样,实则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陈松年这次长春之行,事事顺心,感觉实在太好。

他此次借入股裕东百货合作之名,专门从奉天跑到长春和志远拉关系,目的就是和志远套近乎,想好好的巴结志远,然后透过志远求李熙帮忙,为自家的货物走铁路流转开个方便之门。

陈松年到长春的第一天,在李家三进与志远相晤甚欢,裕东百货入股的事谈妥后,已经快中午了,志远说要尽地主之谊,请他去明湖春吃饭,陈松年瞧当时的动静,他极想面见以求混个脸熟的李熙,不像是在家的样子,应该是去上班了,便推说下午约了朋友,要赶去相见,午饭就不搅扰了,志远当即表示,既然如此,改为晚上在明湖春为陈松年接风洗尘。

陈松年来长春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的,知道要如何才能真正讨好那李善德。和李善德的交情必须到一定程度,自己以后才有机会进出李家,和李家攀上交情,进而求人办事。

陈松年和志远说,晚饭除非肯让他来做东道,否则不去明湖春这种高档饭店,不希望志远为他太过破费,志远自是极力客套,说哪里有让远客做东道的理。

陈松年故作豁达的道:“好了,别争谁当东道了,世兄的好意和盛情,我心领了,但要我说啊,这明湖春的东道,你别去做,我也不去做,明湖春的菜死贵,去吃一顿饭,那钱够买好几百斤粮食了,与其浪费那个钱,还不如省下来买粮食做善事呢!”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四章 未雨绸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