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永远的新娘>情调伉俪 (1)
记得,英淑有个叫丽君的闺蜜,和我俩前后脚结婚的,始终来往密切。

她家公子拍婚纱照,影楼为了促进营销吧,附赠一张大幅双人婚纱免单照,要求必须是父母同照。

她儿媳家远在省城,亲家来不了。她和老公从来不合照的(不知何故)。因此把免单照信誉卡给了我俩,说:“你们去照吧,底板那么好,照出来一定好看的。”

却之不恭。我俩就收下了。

路上,我对英淑说:“正好咱们的银婚日没有专门庆祝,就用这个婚纱照来做永久纪念吧!”“好啊,咱十周年那张婚纱照不受看,也该换换了。”我俩不谋而合。

拍照那天,早起影楼刚店门营业,我俩就进去了。

接待女士接过免费卡,热情的安排我俩,引导给摄影师。

正式摄影前,先要化妆:男士很简单,打点腮红啥的就得。女士就麻烦了,描眉、画唇,贴睫毛,弄头型……

捯饬完后,领着我们去选择雪白的婚纱,在更衣间试穿好后,进入摄影棚内。

摄影师——一位扎着小辫子、艺术气质很浓的帅气小伙,据说是从上海请来的,用带有南方腔的普通话,态度和蔼的跟我俩交流。还细心周到的帮助我俩摆姿势、弄造型,有时见我们领会不明,就亲自做示范。

眼前闪光灯频频闪烁,耳畔快门声嚓嚓不断。

他让我们在不同的背景前,或作或站,或合照或女士单人,每次都会选择笑容恰到好处时,按下快门……

足足拍照半天挂零。午间,影楼还为所有拍婚纱照客人准备了简餐:卷糕和纯净水。

等摄影师最后示意“ok”,我的妈呀,已经到下午了。简单的一张免单婚纱合照,居然会搞得如此隆重,真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不解的问前台女士,她说是为了选片的需要。同时告诉我们:一周后过来选片。

到了选片的日子,恰好我临时有事脱不开身。英淑找她的闺蜜邵女士,搭伴同去影楼选片。

晚上,我问妻:片选得怎么样?回答出乎意料:“片照得都好,我俩都相中了,那张也舍不得丢弃,为此追加了几百元钱。影楼承诺:会给咱制作一个精美的影集,外加免单的那张大幅模拟油画照。”

“是吗?”我有点将信将疑:女人的目光,有时也会看走眼吧?

取照片那天,我和英淑一块去的。拿到照片端详:那幅免单合照果然打人,英淑笑得灿烂甜美,眼睛顾盼有神,紧紧拉着我的手,显得风韵犹存;我也精神矍铄,眉间眼神里透露出幸福——好一位中年绅士。

再看那本精致的小相册,也是张张片都拍得漂亮,叫人怎忍弃之……怪不得,两个女人去审阅挑选照片,竟没有找出一张废片呢。

我说:“不错,这几百元花得挺值啊!”“那是,你家娘子的眼光,还能有错嘛?”英淑又在我面前“赛孔明”了。

这么多年我早已习惯她这种显摆的语调。用我的话讲:“咱家的媳妇,连虱子都是双眼皮的……”

床头上挂着的那幅十周年的老照片,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被悄然摘下,换上了我俩的银婚合照。

这张合照,不光我俩喜欢,来家里被请进卧室的客人(亲戚),都夸两人照得好呢!先前那张,好像没听见有人夸赞。相比之下,说明大伙不是在客气虚套。

连一向不喜欢参与评价家庭琐事的儿子,回家探亲时,也对父母这张合照点赞呢。

至于那本影集,我也把它珍藏起来。只有关系特别近的朋友到家,才会拿出来叫他们欣赏。

“珍珠婚”又有不同的纪念方法。

先是英淑托好友,从国外给“他的先生”选购一块瑞士手表,牌子吗?有点拗口,没记住。

其实,五年前她路过天津城,就曾给我买过一块精美手表,只是随车发行包时让人给弄丢了。

那时她刚退休,多少有点失落。我劝她外出打工一段,不为赚钱只为散心。当然还是做她的会计老本行。

从那时起,她就一直惦记着弥补,在好友出国时就交待给人家了。

她的好友相当重视此事,和老公一块到专门店去了好几次,才决定买下这款手表的。

随后,初秋的一个夜晚,我陪同英淑去新玛特商城,在玲琅满目的首饰柜台,精心为爱妻选购了一条纯金项链。

英淑看着镜子里试戴项链的自己,脸上美格滋的。我知道她肯定在心里偷着乐呢。

回到家,她没有舍得马上就戴,先找个首饰盒,存放了起来。

到了9月26号,三十周年的大日子,怎么也得有个聚餐仪式吧?

而且,我决定:这个聚餐外人谁也不邀请,只有我二人来纪念。主基调是:简简单单又有意义。

下午,我到超市买回鱼、肉罐头,一瓶长城牌红酒,还特地买了一对高脚杯。

是夜,明月高悬,秋夜寂静,凉风习习。

家中,只有英淑和我。我摆下圆饭桌,请娘子先看电视节目,稳坐稍候。

一会儿,四菜端上桌。除了提前买好的罐头,还有我拿手的两道素菜,都是英淑喜欢吃的。

接下来,斟酒、碰杯、慢饮,善于调节小情调的我,再次一显身手:

“亲爱的,拿出金项链来,朕亲自给爱妃戴上”,“好啊,那我也亲自把手表给先生戴上……”

随即,我叫英淑先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

我点击开手机微信里收藏的


状态提示:情调伉俪 (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