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平淡为官>538.张士诚
徐清为师也是迫于无奈,而且相比起其他同僚,张士诚还是有那么一点君子风范的,起码他没对着徐清叫爹,或者是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当徐清的干儿子,这种事情才真叫做非君子之道呢,而张士诚也确实非常厉害,所以在两年的试用期之后,徐清立刻将其提拔为三司使正使,以为当朝从一品,进入政事堂担任宰相,如今已然有一年左右时间了。

他口中所说的调兵之事,徐清自然有所知晓,兵权是皇帝专断之事,但兵部也即粮草调配之事却是归徐清所管辖,所以皇帝调动那一支部队,是必须要经过兵部的,毕竟部队调动,粮草也要跟着调动,而只要粮草调动了,徐清自然就能够知道,而现在这支部队突然调动到汴京城来,这不得不让文官们心生警惕,这皇帝年轻气盛,难不成文斗不行,现在要武斗了。

徐清却很是淡然的说道:“此事不用担心,我已经知会兵部侍郎及燕云两州知府,尽量想办法拖延军队的调动,然后会以兵部粮草不备为由尽量进行拖延,等闲非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支部队是到不了汴京城的。”

皇帝最大的权柄便是军队的调动权,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皇帝也必然会把这个权力拿出来作为威慑工具使用,这一点徐清自然早就有所防备,整个兵部都是他的人,而在他从政的过程中,裴德衍一直以来都跟他配合的不错,而此时这位裴德衍,正在汴京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后世的元帅级别,是统辖所有禁军的统帅,而此人是徐清安插在军队之中的要员,平日里便控制汴京城周围的三十万禁军,而裴德衍与徐清的关系,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好友了,所以即便皇帝有兵权,但想要动这支军队是很困难的。

这一点也跟裴德衍的威望有关,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裴德衍也慢慢的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十几年的时光里,伴随着徐清的殖民扩张,裴德衍的脚步也踏遍了亚非欧无数的地方,无论是平叛还是驻扎都屡建奇功,百战百胜,军队兵马对其的热爱,不下于马其顿人对于亚历山大的热爱。

如今已然是正一品的殿前都指挥使,位极人臣了,而徐清与之相交于秦凤路,到现在双方之间早就有了默契,在朝廷中有人,再加上军队的热爱,即便是皇帝想要拔掉他也很难,毕竟裴德衍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如果贸然将之拔除,必然会使军心动荡,在这个时候,若是军心不稳,那么赵昕也就失去了最后的权力,所以他只能从燕云之地调回一支部队作为策应,从而在军事上威胁徐清。

对于这一点,徐清早就想到了,所以他早就让兵部多加关注如今军队粮草的调动情况,以避免出现军队被调动自己却不知道的情况,而眼下这样的局面,徐清也早已经做了预演,首先军队从属于赵昕,他拥有调度指挥权,这一点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徐清却可以从其他角度阻拦他,毕竟军队除了调度权之外,还需要通行权,这就是地方官的权力了,自宋朝以来,文官天然就要比武官高一个级别,即便在前期徐清提高了武人待遇,赵昕又在掌握军权之后,不断提高武人待遇的当下,文官在武官面前还是要权力大得多,毕竟军队的粮食,工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需要并不置办的。

而军费有限,但军队数量却太过于庞大,那么在这个时候,给哪一支部队更好的装备,给另外一支部队更差的装备,这就全部由徐清来决定了,而在这种状况下,谁又敢违抗徐清呢,若是不听徐清的话,那么就先克扣两个月的军饷不发,光是这一招就足够让许多靠工资吃饭的士兵死透了。

除此之外,对于像裴德衍这样的盟友,徐清就会把最好的装备,最多的军资花费在他们的身上,这样一来,即便是同样数量在三十万左右的军队,裴德衍手中的军队也要比其他地方军强大的多,更何况燕云之地本就是军事重镇,即便调遣部队,也不可能调出三十万之众,最多也就是十万左右而已。

而从现在开始,徐清就给他们减少军饷的拨付,同时让地方官对他们的行进道路进行阻拦,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原本燕云是国家的边境线,如果开战也就是国家未来的第一战场,身处第一战场,装备自然是要用最好的,现在既然从燕云离开回到内地了,自然要把更好的装备交给其他部队来使用。

至于地方官阻拦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比如说以安全计,希望军队走小路而不要走大路,以此影响各地的商业往来,还有就是在许多道路上设置关隘,比如说用石头土方将道路堵塞,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降低军队的移动速度,而只要撑住几个月的时间,徐清距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岂弟,军队易平,但朝内废然,又该如何平定,如今圣上已经三十余日不曾上朝,且又让开封府尹带头,想要强过新大陆改制之事,此事到底该如何做,你身为宰辅,还是应该早日做决断,不应该再犹豫了。”

这次说话的人是欧阳修,十余年的时间,他也已然是五十岁的老翁了,与历史中的遭遇不同,这一世欧阳修并没有遭受到****,被贬谪出京,而是一直在京城中坐着谏官,如今已然是谏官之首的御史中丞了,也是正一品,位列政事堂,负责监察百僚,同时拥有监督皇帝的权利,是所有大臣中除了宰相之外,唯一拥有这个权利的职位,由欧阳修来担任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一件


状态提示:538.张士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