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明当庶子>第六十七章 杨家第二号人物

杨恒再次遇袭这件事引起了杨廷和的极大重视,吃过晚饭之后,他先派杨墩去请杨廷仪,自己则带着杨慎和杨恒弟兄进了书房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大事,女人是没有插话的权利的。

“恒儿,你再把详细经过给为父说说。”杨廷和回来的晚,晚饭间并没有细问,只是听喻氏跟杨慎说了几嘴。

“是,父亲,事情是这样的”杨恒肃立在杨廷和面前,从去贾府开始说起,一直讲到他和青云观灵虚道长“并肩作战”,吓退那些死士为止。

随着他的讲述,杨廷和的脸色越来越严肃,直到杨恒闭嘴,他才缓缓开口:“果然是我大明的军士么”

“错不了,三弟说他们有弩,而且训练有素。”

杨廷和冷战道:“京师附近的卫所哪个是训练有素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却少不得他们”

他说的都是实情,京营原本确实都是大明武装的精锐,不过那要追溯到明成祖时期了,那时候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战斗力强横,追随朱棣深入大漠,撵的元军狼狈逃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这种情况仅仅维持到了宣德年间,由于军制败坏,加上卫所制度也渐渐无法适应形式渐渐败坏,京营战斗力下滑十分严重。

根据明宣宗实录卷一记载,“宣德九年二月壬申,行在兵部右侍郎王骥言:内外都司卫所官,唯故肥己,征差则卖富差贫,征办则以一科十。或占纳月钱,或私役买卖,或以科需扣其月钱,或指操备减其布絮,衣食即窖,遂致逃亡”,由此可见,宣德后期卫所军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土木堡之变,刨除文官阴谋论这种猜测,京营战斗力下滑应该也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此役,英宗被俘,大明国祚险些断绝,三大营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据明史于谦传记载:“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恐慌,上下无固志”,幸好这时候于谦挺身而出,打退了瓦刺,挽救了大明。

但京营战斗力强横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成化末年,京军缺伍高达七万五千,到武宗继位,十二营团锐卒才六万余人,总共才十四万人。朱厚熜更惨,继位之初额兵十万,但实际上只有一半。俺达打到京师的时候,兵部尚书核营伍不足五六万,驱出都门,皆涕不敢前。

指望他们欺负欺负老百姓还成,至于悍不畏死,当了俘虏立马自杀,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可惜灵虚道长不问世事,对此种情况知之不详,不过是凭借经验判断,这才认为那些死士应该是大明的军士。

“父亲的意思难道那些人是谁的私兵”杨恒很快就明白了杨廷和的意思。

杨廷和轻轻的点了点头:“我大明卫所糜烂,军制败坏,缺额严重,正规的军士是万万也做不到你所叙述的那般悍不畏死的,只有那些世家或者厂卫的校尉们,各有效忠的对象,才有可能做到为了不泄露身份而自杀这种地步。”

不知为何,杨恒忽然想到了后世看过的一部电影血滴子,虽然他知道这部电影讲述的并不是明朝的事情。

我是不是也该开宗立派收徒弟了

经过两次袭击之后,杨恒忍不住冒出了这个念头。

“如此说来,那些死士表面是针对孩儿,其根本目的应该还是父亲您吧”

“应该就是如此了为父走到今日政敌颇多,四周群狼环饲,一时间居然猜不到谁是幕后黑手。等等你叔父吧,他对各方势力了如指掌,也许能够猜到什么眉目。”

杨廷仪是杨廷和的亲兄弟,现任吏部左侍郎,前段时间吏部尚书王琼弹劾杨廷和时便提到过他。

他的眉眼长的和杨廷和有些相似,不过却瘦的多,也黑的多,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给人一种十分刻薄的感觉。

杨恒穿越回大明也有段时间了,却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个杨氏家族的二号人物,不免多看了两眼。

“听说恒儿又出事儿了”不等寒暄,杨廷仪进门就问,显得有点急迫,说着他扫了杨恒一眼,关切的问道:“恒儿,你没事儿吧过来让叔叔看看,有没有伤到哪儿”

真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只是这么一句话,杨恒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叔叔。

“多谢七叔关心,小侄有师尊护佑,没有伤到分毫。”

杨廷仪行七,所以杨恒称他为七叔。

“你我倒忘了,如今你可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呢。”说罢杨廷仪哈哈一笑,状甚愉悦。

“行了老七,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你也知道,一般事儿为兄也不叫你,实在是此事太过恶劣,得借你的脑子好好参谋参谋。”杨廷和笑着在旁边插话,外间素来传言他与杨廷仪不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地位,完全拜自己这个兄弟忍辱负重所赐。当初若非杨廷仪不顾名声向刘瑾行贿,自己这辈子恐怕就要在南京终老了。

闻听杨廷和此言,杨廷仪的神色顿时严肃下来,接过杨惇端过来的茶水轻啜了几口,发出“滋溜滋溜”的声音,良久才语气肯定的说道:“王琼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至于梁储就更不可能了,那家伙胆小怕事,没这份魄力。”

“为什么不可能是王琼”杨慎问道,王琼乃是堂堂的吏部天官,总掌天下官员任命之事,乃是杨廷和最大的政敌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总理朝政,权利之大几乎等同于丞相,而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便是掌握着人事大权的吏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杨家第二号人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