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先忧>第107章阻遏
,是一个再划算不过的买卖。等交易完成,杞王手握西境兵权,就足以与兖王对抗了。可他哪里知道,庆州乃一道屏障,尚恐热图谋的,是京畿长安。”

“哎,杞王真蠢不过小先生说为了苟且偷生而卖国,也是不能被原谅的。那若是卖国可生,不卖必死,咋办”马新莹问我道。

我放下手中的棋子,转过脸看向马新莹,回道“倘若杀父可生,不杀必死,你可杀国之于我,恩甚父母。饮其水,服其衣,食其粮,用其药,学其文,识其礼,我之所以为人,皆因其恩赐。若不知感恩,弃之而去,卖之求生,则与牲畜qín_shòu何异前有祖宗于九泉督视,后有子孙于祠墓瞻仰,若卖国以求生,生将何生,死将何死”

“生不得安,死不得宁如此,岂非生不如死”马新莹答道。

我微微一笑,叹道“呵呵,是啊,生不如死”

“那若是像街上那些胡人,远离故土,迁居大唐,算卖国吗”马新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问道。

我想了想,转过脸,拿起一颗棋,一边放到棋盘上,一边回马新莹道“虽无法言其卖国,可其所为,本质上,与卖国何异呢”

“为啥”马新莹又问。

此时,班心递给我一杯茶,我接过喝了一口后,端着茶水回道“生于其国,远赴他国而求生,本该学他国之优,思本国之劣,而后返回故土以建其国,如此方可让本国不劣于他国。若人人见他国之优,去而不返,则本国将世代劣于他国。如此,可是先辈之所望,后世之所期虽未卖国于表,然其侍奉他国远胜本国,是否卖国于实”

“虽是这个道理,可长安之所以繁华,不正因八方来朝吗”马新莹继续问道。

我喝完茶水,将杯子递给班心后,再回他道“大唐包容,许四夷八荒来此拜师学艺,这是胡人的幸运,并非每朝每代都会如此。翻开史书可知,前朝大汉时期,对蛮夷多驱赶而非容纳,但纵观汉朝,不可谓不强盛。故而繁华与否,未必在于包容。遥想大汉末年,即便群雄并起,也未让胡人踏足中原。而如今大唐,虽维持国体,却对吐蕃等西域番邦,无力制约。因此,难说等乱世来临,中原会否被胡人践踏。这么看来,包容或许并非益事。”

“难道还是坏事吗”马新莹嘟囔着嘴,追问道。

我看了一眼马新莹,察觉到自己言语不妥,可心里话还是想说,于是转过脸,盯着棋盘,继续说道“并非说一定是坏事,只是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来长安的胡人,学到该学的东西,就该回国去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定居于此,安享长安的繁荣稳定。这对他们的本国和他们自身来说,都是不对的。更何况,那些胡人定居在长安,对大唐来说也有不妥之处。一来,那些人中若混入细作,将难以察觉。二来,那些人并未接受中原的礼仪教化,大多身有陋习,长居于此,或许会将那些陋习传给国人,从而逐步破坏千百年来中原已形成的德礼体统。民安而使之不安,国强而损之国力,此胡人定居之害也。”

“那让胡人都学礼不就行了”马新莹低声嘀咕道,与此同时,班心在一旁干咳了两声。

我没想那么多,盯着棋盘没看别处,直接回道“可并非所有胡人都能学会的呀,比如那些昆仑奴,就算在长安,大多都依然是呆滞野蛮。我想他们主人并非没有教过,而是难以教会。故胡人若入大唐,必要先习大唐礼仪,去自身之陋,而后方可在此通商或学习。但不许其定居,迫其回本国,以免胡人在此乐不思蜀。让利于其国,而非仅仅让利于其人,可成双赢。于其国,可获利,可得人,可兴国;于大唐,可避害,可播慧,可安邻邦。”

说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何郭靖节说,大同之后,需划域而治。再抬眼看马新莹,一脸的不开心,鼓着嘴挑着火盆里的木炭。

“好了好了,瞎说一通,尽说些听不懂的。小先生,我看时候差不多了,你该服药了。”班心突然说道,接着他又对马新莹说“妹妹,你去和三娘做些吃食,让小先生吃些后再服药,免得他又一觉睡到明日午时。”

“哦”马新莹很听话地站起身,不过他没有抬头,一直低着头往门外走。

等马新莹走后,我看着班心,心里对他生出暖意,同时也关切地说道“方才听姑娘咳嗽了几声,可是着凉了这天气时暖时冷,还需多穿些衣裳才是。”

班心听罢,抬眼看了我一下,并没有感激的意思,反而看起来很无奈。他抿着嘴,又低下头侍弄跟前的茶具,同时回我道“小先生还真细心,可惜关心的不是时候新莹的身世你不会全然不知吧方才那些话,就算真有理,当着新莹的面说,可曾体察他的感受体贴入微,从来都不该用以收买人心,而是一言一行皆异位而处,否则,与代面戏何异”

班心的话,让我羞愧难当。在我窘迫之时,萧秀招呼邓属,他们一同站起身。随后萧秀对我说“尚兄无需顾虑太多,新莹那边我会安抚好的。既然要服药了,那我等就先不打扰了,尚兄安心歇息。”

“这就走了棋还没下完呢”我看萧秀起身,也边起身,边回道。

萧秀跟我行完礼后,边往外走,边笑道“呵呵,尚兄低头看看,可还用继续”

我看着他和邓属的背影,一愣。遂低下头去看棋盘,才知道确实不用下了,我输了很多,方才忙着说话,没察觉到


状态提示:第107章阻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