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寻娇>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郡攻势
这是沈鹰独有的悼念方式,军人能够战死沙场是光荣的,这一直是沈鹰教导士兵的信念。但悲伤之情却也是人之常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沈鹰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不由感怀的读懂了这句诗的含义。

翌日清晨,江东大军分两路继续前进了,赵云率领三万将士赶往涪陵,随同的还有诸葛亮;而沈鹰率领另一半人马,却是横跨枳县,直插益州重镇巴郡。部队无声的在前进,丝毫没有了以前的喧哗,因为所有将士心中都有仇恨之火。六月的阳光虽然炎热,但对于虎狼之师来说,一切不可能的东西都是能够战胜的。三日之中将士跨越几百里,翻山跃岭,终于赶到了江州城外十五里外的一处山林之中。部队驻扎下来后,沈鹰立即派出探子前去探听虚实了。

一夜无话,次日探子回报巴郡守将乃蜀中名将严颜。沈鹰听到严颜之名,就知道将会有一场硬战了。随后沈鹰召集众将到大帐议事,郭嘉和鲁肃做为谋士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到场的人,随后众将很快也到齐了,分别是黄忠、许褚、魏延、华阳、黄叙等人。魏延是投靠沈鹰来,第一次随军出征,对于这次出征他是抱非常大的希望的。魏延此人对于权利的野心是很大的,但同样其才能也同等的,但至于是否脑上长反骨,相信事实会说明这一切的。

沈鹰临时的大帐之中并没有奢侈的设备,每个人都是坐在席子之上,只是沈鹰的比别人的席子位置高点罢了;这或许就是主公所享受的待遇吧!沈鹰首先让众人坐下后,把掌握的情报让鲁肃跟大家讲一遍。鲁肃对于这项工作,自然是得心应手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之勇。巴郡的兵马在二万左右,城墙牢固,如此的坚城称其为兵强马壮一点都不为过。”鲁肃把情况说了一遍后,众将心中都不由一堵,原以为可以出其不意拿下巴郡,却没有想到此城竟然有如此大将把守。

“奉孝有什么看法,不妨直言。”沈鹰见众将似乎都失去了以为可以一战而下的信心,不由把目光转向了郭嘉。郭嘉忙起身道:“这些都只是一些负面消息,但巴郡有重兵把守之事,显然是可以证实的。因此我们偷袭的计划也将行不通,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正面约其一战,探探对方的虚实再做打算。”沈鹰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可派一使者进城,约严颜明日午时一战。”华阳此时站了起来,道:“主公,战书让我去下吧!”沈鹰不由凝视了华阳一眼,见其一脸坚毅,不由被其精神感染,豪气的说道:“好!”

沈鹰一个好字当中,包含了多少情义在当中,或许只有当事人华阳自己才明白吧!

“报!将军城门外有敌人使者求见。”严颜此时刚接到城外有敌人大军的踪迹,现在又接到这个消息,虽然惊讶但并没有表示多大的惊讶!“把使者接进来。”严颜大手一挥,充分的显示了自己的权威性。当传令兵出去后,严颜不由长叹道:“来的好快啊!”这话也就他自己心中明白了,严颜在益州并不没有很受到重视。他跟随刘家父子多年,可谓是资格最深的老臣之一了。当年刘焉刚踏进益州时,虽然凭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的身份,但益州那些土匪山贼并不买他的账,相反还到处作乱,把他整个益州搞的天翻地复。要不是以严家为首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帮助刘焉平定内乱的话,刘家父子恐怕早就被轰出益州了。

严颜当时正当青年,在平乱之中率领他手下的弟兄,可谓是立下了丰功伟绩。到头来他是什么也没得到,相反还被排挤出了成都,做了这个山城的小太守,一做就是十几年。完全是无人问津,仿佛他已经被遗忘了。刘家父子虽然亏欠他很多,但其依然忠心不二,尤其是这次他听到刘璋派张松前去寻找外援时,他更是痛哭的喊道:“天下将乱,益州不得安稳矣!”

很快华阳就被带到了巴郡太守府,面对着一路上不友善的脸孔。华阳也是毫不为意,依然是昂首挺胸,完全表现出上国气势。“还不快拜见我家将军!”左右见华阳气势十足,不由纷纷责难。华阳从容一笑,道:“在下既不是你家将军的属下,也不是小国之使节,何须拜见你家将军,阁下如此说话,岂不是贻笑大方。”左右顿时无言以对,华阳这时装着无意的打量了一下大厅。其实是观察了一下严颜的,华阳见严颜竟然毫不所动,不由暗自佩服。又见其外貌奇特,身材魁梧,双眼炯炯有神,了想其心志和武力也绝非一般人物。

“哈哈!阁下既然以上使自居,想必此次前来山野小城,恐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严颜见小小使节便有如此气度,不由暗叹江东果然是人才济济啊!“久闻严将军大名,闻将军乃当世之英雄,故我家主公在大战之前,依然对将军尊敬有嘉,特派遣小将前来下贴,望严将军笑纳。”华阳这番先是把严颜是赞扬了个遍,却又不失大国体面,更显示出了大国礼仪。严颜没有想到来人刚才还是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转眼又变成一个谦谦有礼的君子。本来严颜还打算狠狠的教训一下这个傲慢的使节,好出出心中的气。但没有想到人家仿佛早就猜到自己的心思,时不时的点出礼仪之邦的态势,自然是说如果你动粗的话,那就是跟野蛮人没什么区别了。

严颜心中也明白,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郡攻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