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新明之冒牌皇帝>第五十八章 平倭之战(六)
/p>

这时新佑卫门不知从何处跳了出来,他站在高台上高喊“我是新佑卫门,将军让我命令你们投降!将军让我命令你们投降!……”

一时,金阁寺中陷入了沉寂,不仅倭军停止了战斗,连明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弄晕了。

新佑卫门人缘还不错,加上一直是足利义满的亲随跟班,一直披着忠厚老实的外表,所以他的话很多人都信了。

关键时刻,老实人还是很有用的。

于是在天色将明的时候,大部分倭军在新佑卫门的忽悠下选择了投降,据说他许诺将把将军阁下的侍女都分给大伙,房子和财产也是如此,从此让大家过上大明人的美好生活。

大明帝国在当时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足以摧毁小国人抵抗意志的。

小部分不愿投降的倭军最后竟然是被投降的倭军消灭了。

于此同时,皇宫被攻陷,守卫皇宫的都是幕府的二流部队,所以那里的战斗比金阁寺顺利多了。

后小松天皇被战战兢兢扶着出来安抚投降的军人,他隆重慷慨表示这一切都是他的意思,也就是天照大神的意思。

他还强调明军是他派一休请来的,明军是为了正义和倭人的幸福而来的。

第二天,京都城就平静下来了,尸体虽然多了一点,但清理起来也并不费事,足利家的财产被人抢掠一空,虽然几个幕府的亲信带了几千人逃出了京都,但这并不算是很大的麻烦,随后这股残兵将很快被消灭。

半个月后,后小松天皇正式传位与皇子一休,一休顺利即位为天皇,称为“明生天皇”,并改年号为“明生”。

从此倭国进入明生时代。

同时新的幕府建立,幕府设立了两个将军职务,新佑卫门成为右将军,朱高焰以地窖下二休的名字成为了左将军,这是一休的提议,朱明复也没有反对。

新佑卫门的上位是朱明复对侵占他姓名权的补偿,也是对宗室子弟的特别厚待。

朱高焰的表现很出乎朱明复意料,令他暗自敬佩这小子的坚韧和才干,令他想起了他在徐辉祖手下的日子,所以也同意了他的任命。

倭国两个幕府将军竟然都是大明宗室,确实很滑稽,属于十五世纪的国际玩笑。

京都攻陷后,各地大名纷纷上表归附新幕府,当年一休和朱高焰在地窖中的谈话至此变为了现实。少年乱则国乱,这可是有史实证明的大实话。

倭寇的头子都回到南方做了当地的大名小名,一时风光无限,衣锦还乡,纷纷称颂大明的恩德。

杀了足利的秀吉在朱高焰力荐下做了京都的大名,成了倭国第三号实权人物,那一年他十七岁,朱高焰十八岁。

秀吉做了官正式取名为明臣秀吉,取大明之明字,是表示自己是有国际关系的,就像白领们互相称呼为“杰克”、“麦克“一样。不过这名字其实也没人叫,因为他脸上有十个纤纤手印,倭人一般都称呼他为十指秀吉。

一休即位后,明军和新幕府军又在倭国各地打了几仗,主要是个别几个不服新幕府的大小名,但战斗无一例外都很顺利。

三个月后,明军凯旋而归,只留下明教的人和崇友堂的人,让他们以商业机构的名义驻守倭国,掠夺倭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

朱明复下令大肆宣传是明臣秀吉杀了足利义满,是皇子一休带人攻陷了京都,明军其实只是做了点后勤保障工作而已。

朱明复下令倭国新幕府立即启动将倭国人口输往大明的计划。

倭国人口本来就过剩,一休即位后,他怕足利家原有势力日后作乱,就准备趁机将这些人都送到大明去。

他命幕府左将军朱高焰全权操办此事,朱高焰为此成立了“山上朱氏会社”,专门经营人口生意,准备和明教合作从倭国运送人口到燕国。

之所以叫“朱氏会社”是因为他在倭国无法用本名,有点郁闷,这是他内心不忘祖宗的美意,倭国后来常用的“株式会社”这个名词其实就是起源于此。

至于“山上”二字,则是纪念当时他带着一帮人在三水町的小山上避难也。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平倭之战(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