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新明之冒牌皇帝>第六章 冒死上书
处死几个犯错的内宦和官员,明日一早我们就可以知道朱明复所料是真是假了。”

徐辉祖的话建文帝照做了,他在寝宫里借故大发脾气,扬言说明天一早就要处死把他心爱的金丝雀养瘦的太监,还有处死两位曾打了败仗的将军。

第二天一早,王公公就来汇报,宫里一个太监失踪了,然后洪鹏来报告,有一位将领想逃出城被守军抓了,身上还带着军事机密资料,另有一位将领则失踪了。

皇帝确实很震撼,朱棣真的太厉害了,自己太大意了。

皇帝召见了徐辉祖和方孝孺召开紧急会议,徐辉祖马上表示应立即移驾武昌,方孝孺则强烈反对,表示应该死守京城以待援兵,万一守实在守不住,皇上也当为社稷而死。

真实的历史是皇帝的做法和方孝孺所说的一样,但由于朱明复的横空出世,导致皇帝的决策改变了,于是建文帝在徐辉祖、洪鹏、朱明复的力谏下,决定前往武昌巡幸,古人是很讲究用词的,不是逃跑,是巡查武昌,只不过时间稍久一点。

这一天徐辉祖代表朝廷和朱明复作了一次正式谈话,谈话在御书房内进行。

“你怎么知道城内有这么多间谍”徐辉祖问道。

“臣在锦衣卫的监狱里,听到过燕军的奸细夸口,京城之中,无论是宫内宫外,上至达官,下至贱役,无一处没有燕王的奸细。”朱明复早就知道有人会问这个问题。

“就这么简单吗,你到底是谁?”徐辉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威严地注视着朱明复。

“一叶可以知秋,读书可以明理,京城的形势,燕军知道,城内的百姓知道,连三岁小孩都在唱“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入帝畿”,我是读书人,读圣人书,就要行忠孝事,请大人明察。”朱明复很镇静。

“恩,我为陛下有你这样的读书人和属下赶到欣慰!朱明复,我们共同戮力王事吧”徐辉祖说完就走了。

很快到了建文四年的六月。

南京城外,燕军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警卫森严,燕王朱棣正在召开“靖难军”高层会议,“靖难”这个词以前没有,后来也没有出现过,因为像朱棣这种统一王朝下王爷造反成功的例子确实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当然建文帝是一直全力想捣毁这家“靖难”商号,想掐死这朵漫漫几千年历史中唯一成功绽放的“靖难”奇葩。

事实上“靖难”这个词就是朱棣团队发明的,字面意思就是“清理皇帝身边奸臣,挽救陷于危难中的朝廷”的意思,看来朱棣也不喜欢*裸的抢,他也是进行了精心包装的。

“靖难”竟然还可以套上一条法规,那就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明祖训》中有“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的规定。

但是朱元璋制定的法条里,后半句是说要天子密诏,诸王才可以出兵啊,没说你可以不请自来啊,但朱棣显然不想多解释,准备和某些司法从业者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曲解法条到底了,这件事只要看起来很美就行了,老子拳头大,本王的司法解释就最正确!

今年对朱棣来说是个丰收年啊,他一路从北京奇袭南京,连败朝廷军队,破城数十座,杀敌几十万,所向无敌,春风满面。

朱棣攻下扬州后,马上继续南进,六月初一,杀向浦子口准备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初战不利,两军处于胶着状态。

这时,建文帝告诉他准备亲自来谈判,上次庆城郡主的条件不好,这次我开出了更优惠的条件(可以划江而治,江北归你,江南归我),至于谈判地点和方式吗,我们不妨各派一个使臣仔细商量,朱棣和诸将因为还没有渡江,此时对划江而治还是有点兴趣的。

但朱棣的运气还是那么好,就在他和盛庸对峙的时候,他儿子朱高煦正好带一支援军赶到,燕军气势大振,击败盛庸。

此时建文帝的一支水军在领导陈瑄的带领下降燕,不然燕军没有水师是很难渡江的,燕军遂于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距南京东只有数十里。

而现在的朱棣,对建文帝的谈判显然只是敷衍而已。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第六章 冒死上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