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永不熄灭的火>25.第十五章 现场会
”……似乎里面隐藏很多奥妙,等着人们去揭晓它;而且那人物简单写活了,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活灵活现,不禁令他拍案叫绝。他这次想细细地读,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想从中学点东西。

一天,他正在读《红楼梦》,韩文义来了。他进屋看高志远在读《红楼梦》,高兴地说:“咱们哥俩真是心有灵犀啊!我要读《红楼梦》,你也读《红楼梦》。”

高志远笑着说:“你也想读《红楼梦》了?”

“是啊,我拿回《红楼梦》,看了两章,觉得很好,想从头细细读读。”他看了一眼高志远正读的《红楼梦》第一部,便说,“你也读呢,那等你读完了,我再读。”

高志远忙说:“不用。你要读,你先读这第一部,从头读。我已读过一遍,我先读第二部就行。”

韩文义不好意思地说:“你老是让着我,那怎么好意思啊?你读吧,读完我再读。”

高志远笑着:“你没听说过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现在想读了,没能读,过两天还可能不想读了呢。你还是从头读,我已读过一遍,从哪读都没问题。”他说着,把第一部递到韩文义手里,拿过他手里的第二部,说,“跟我还客气啥!”

韩文义也笑了,说:“那我就从第一部读。”说完,他高兴地拿上书,说:“那我回去读了。”便走了出去。

高志远便从第二卷读起来。

下午,韩文义又来了,见了高志远就高兴地说:“我是有眼不识金香玉,拿着真金当黄铜,你说,我先怎么就没读下去呢?这开头写得多好啊,像诗一般的语言。……”他一边说着,一边背诵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他非常熟练地一口气背了下来,高志远是又惊又喜,惊得是他怎么背得这么熟练;喜得是他竟有这么强的记忆力。当他背完,高志远高兴地赞赏道:“你背得真熟。说实在的,我也觉得这段写得好,语言精练,寓义深刻,朗朗上口,真像诗一样。我也背来,可没有你背得这么熟。”

韩文义自诩道:“这算个啥,这么一小段,我连《笠翁对韵》都背到‘十一 真’了,你听我给你背背。”说着,他像小学生背唐诗一样,抑扬顿挫地很有节奏地背了起来。

高志远惊呆了:他没少看了《笠翁对韵》,可他也没背下来,韩文义才看了多长时间,竟背得这么熟,他记忆能力怎么这么强,他简直就是个天才。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张松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认为那只是个夸张,可听着韩文义的背诵,他才相信真有过人记忆力的人。他不禁想,韩文义若生在一个富裕之家,供他读完大学,他可能会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璀灿的巨星。……他又想到,自己因病没能继续深造,还怨天忧人;那么韩文义这个天才,又是什么原因被埋没的呢?他不禁陷入深深地沉思……

韩文义背完,又说道:“你看……”他指着《红楼梦》里的一段文字,说,“这‘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像诗一样对仗,用词多好啊!”他说着,拿出一个本子, “我也学你,做做读书笔记,我把这段抄下来了。我打算把我要背诵的段落都抄下来。”说着,把本子递给高志远看。

高志远拿过来一看,封皮上写着“读书笔记”四个大字,里面第一页写着“读《红楼梦》”,第二页上面写道:“需要背诵的精典语句:”接着便抄写了“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和一些精典的语句,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看来他是没少下了功夫。他不禁赞叹道:“你真是个有心人!”

韩文义笑着说:“你说人怎么这么奇怪呢?以前我也看《红楼梦》来,怎么就看不下去呢?现在怎么看写得这么好呢?是不是受到你的影响了,你说怎么怎么好,我就觉得好了。”

高志远说道:“一本书写得好不好,不是凭别人说的,而是书真得好不好?书真得好,别人就是不说好,也是好的,早晚会被发现的。”

韩文义又指着他的笔记记的说:“你看,‘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这多对仗啊!我就喜欢这对仗的对子……”他又笑着说,“我们说那荤段子,别看荤,可都对仗,你听那四大绿:‘青草地,西瓜皮,王八盖子,邮电局。’四大白:‘头场雪,瓦上霜,大姑娘屁股,白菜邦。’是不是也对仗?就是粗俗不堪,登不了大雅之堂。”他说着,又翻到笔记中间,说,“这诗也写得好,通俗易懂,还别有风味,我也打算都记上背下来。”

高志远看到上面记着: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高志远看着韩文义的笔记,想了很多。他还从来没见他如此细心地读一部书,他从来不记笔记,凭着超强的记忆力,用脑子去记。那么,他把《红楼梦


状态提示:25.第十五章 现场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