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70章 劝帝立储
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宋太宗。宋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准看过伤情后,责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京?”(卿来何缓耶?)。

寇准如实回禀后,沉默不言,因为他知道太宗在这个微妙的时期召见他,绝不是想聊聊家常这么简单。

宋太宗打破了沉默。他终于说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正题终于来了,立储之事再次被提起。与以往不同,这次寇准在太宗的脸上看到了他希望的答案。

寇准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回答道;“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宋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说出了心中已有的答案:“襄王如何?”

寇凖心中放下心来,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后立为皇太子。

册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因为太子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是一国之储君,所以礼节是必不可少的。拜谒祖庙,敬告列祖列宗都在礼节名单内。

拜谒祖庙回来,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在途中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争睹未来天子的仪容。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这本是一句喜庆的话,可在宋太宗的耳朵里却慢慢变了味道。要知道太宗对权位是非常痴狂的,听后很不高兴,回来后还悄悄的问寇准:“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这番话透露出了太宗心中的不快,寇准听后也是惊起一身冷汗。他知道这话所赋予的含义。寇准此时显露出了他的机智,连连拜贺说:“这说明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

一句简简单单的恭维,即消除了太宗内心的隔阂,又体现了太宗的明察睿智,更突出了太子的仁德。

事实上,寇准在立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更大的作用还在后面。

(本章完)


状态提示:第70章 劝帝立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