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子俊(下)
参谋院在拟定经略西南计划时,其中的后半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在宋军拿下云南的基础上,再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沿着这条大路出兵,与从重庆率部进军的邹洬汇合,共同拿下cd。

因此,在夺取云南的过程中,原先张应科的副将、现在的云贵都督府副都督林桂芳,和督军副指挥使詹福,就指挥部分宋军沿着这条大路一直打到建昌府,才停了下来。

“原本张应科和黄华已集结好兵马准备出兵川中,但我此次前去和他们商议时,军情司的谢明也来到了军中。据他所言,眼下的安南颇为不稳,他的手下已经探听到,北兵已经向安南派出了使者。”

……

黄华是云贵都督府的督军指挥使,文天祥自然是知道的,但听了刘子俊的话,他的脸色瞬时就变了。

以时代而论,即便如今的宋军很强,他们也没有能力在刚拿下云南,紧接着就出兵川中。所以,在整个“经略西南”的计划中,张应科所部应先巩固云南这个已占之地,站稳脚跟,然后才能兵进四川。

实际上,宋军占据了建昌,这本身已经对川中的元军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应对,所以从整体形势上来看,宋军在西南地区此时已占了上风。

但宋军不能立刻就兵四川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云南的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包括宋瑞在内的所有人,对大宋过去的某些所谓藩属之国都心存疑虑。

我们说,云南,过去的大理国,在它的西南面原先主要有四个国家,一个是安南,另外三个是占城、真腊和缅甸。

缅甸此时和大宋的交往并不多,占城、真腊、安南和大宋往来较多。

假如从地域上看,这三个国家也就是后世的老挝、柬埔寨和越南。

其中的占城和安南的国主都得到了大宋的册封,但他们却是世仇。大宋在接受他们朝贡的时候,假如遇到他们同时到来,甚至都不得不弄分别接待。

占城的不幸在于,它处于真腊和安南之间,而整个北宋期间,他们三国彼此又攻伐不断。所以,它始终和大宋维持一种非常好的关系,极力想让大宋出兵,帮他们灭掉头号大敌安南。

可惜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到了南宋时期,占城反被真腊灭国。于是真腊的国王之后就继承了大宋过去所赐予的称号,也被称为了占城王。

客观来说,无论是过去的占城,还是现在的真腊占城,和大宋的关系都还说得过去。真正令大宋非常反感的是安南。

安南这个地方,它原先的沿海地区,在汉代属于交州刺史治下。唐代虽然有所放弃,部分地方仍属于安南都护府。是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最终脱离出来。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大宋立国之后,他们遣使来朝,本朝太祖赐他们的领为交趾郡王,朝廷上一般也就称他们为安南。

安南实际上是最先来朝贡的,本应和大宋关系最为密切,但在太宗年间,它的国王被人篡位,于是大宋不仅对新国王不予承认,而且还出兵讨伐,想为老国王的后人找回公道,只不过因为遥远和水土不服等众多原因,这次讨伐失利。

从此双方开始翻脸,安南之后一面向大宋遣使请和,一面又不断地到大宋的广南西路各地抢劫,制造冲突。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点熟悉?还是老话,本性难移啊。)

事实上,如果从海路上讲,由广南到安南要比到占城更近。但正因为过去的缘故,所以即使是陈宜中,当初考虑的也是让行朝驻跸占城,而不是安南。

当下,刘子俊接着说道:“我和谢明、张应科、黄华共同商议后都认为,安南之人,生性反复无常,实令人不得不防。所以他们特意请在下前来详述此中内情,并请您斟酌一下,是否需要让他们暂缓入川?”

文天祥的脸色已经严峻:“我已收到谢明传来的军情,正打算在听了你之所见后,再报送陛下和兵部。”

/book_1156/31136488.l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子俊(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