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越坡>第一百六十三章 义助小僧

在妙智庵也耽搁了不少时间,我们匆匆告辞了那老主持和小道衍。

在阳澄湖边随便晃了晃,想抓只大闸蟹,可惜没抓到。

直到天黑了,我们才回到了周庄沈宅。

接下来,我们又在苏州盘桓了几日。

八月十三日到的沈宅,直到八月二十七日,我们一行十人,才离开了周庄。

因为汪耀南就留在苏州,继续跟着沈万三做生意,所以我们离开苏州的时候就只有七男三女了。

沈大哥早给我们安排好了去和州的船,这船是发往和州的专船,拉了一船盐。

听沈大哥讲,我们在和州、濠州那边盐卖得很好,据说是经常脱销。

沈万三直到把我们送上了船,他才返回。

在苏州这段日子,我还干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把汪耀南手中的那个《岛夷志》又抄了一遍。

这样,这《岛夷志》现在就有两本了,一本在我手中,一本在汪耀南手中。

走水路坐船就轻松多了,在船上闲着没事,拖拉机再次搞起。

这次一行有了十人,直接就是支了两副场子。

到和州码头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十了。

到了和州,老熟人就多了,首先这和州办事处主任陈元贵就跟我汇报了我不在这段时间,和州的各项工作情况。

据陈元贵所说,现在我们的经济形势是一片大好。

沈万三每个月都从苏州发一船盐过来,足有四万多斤。且每个月都卖完了,当然这其中,有柳怀镜不少功劳。

自打我去泉州后,这从和州运盐卖盐的事就一直是柳怀镜在全权负责,常遇春只跟着他们来过和州一趟。

仔细算算,我离开和州也快三个月了,咱们的私盐生意能迅速占领市场,这柳怀镜确实功不可没啊。

用现在的话说,他也算是一个优秀的营销经理了。

按陈元贵推测,不出五日,柳怀镜应该又会带人来和州拉盐了。

我们索性就在和州休整几天,过几天和柳怀镜的运输队伍一起回定远。

当然,这之前,我们得把沈大哥船上的盐卸下来装进仓库,让他们的船好回去。

现在的沈大哥可是把我教他的那句“时间就是金钱”经常挂在嘴边了。

因此,他手下的人可不敢在外面做过多的停留。

果然不出陈元贵所料,才九月十三日,柳怀镜的人马就来了。

我一看,浩浩荡荡的,足有五十多辆马车。

柳怀镜向我汇报,因现在私盐销量好,他特意请示二当家常遇春把运输队伍扩展到五十辆马车。

每次从和州拉约三万六千斤盐到定远,余下的盐由陈元贵卖给了和州这边的一个盐号的老板。

三万六千斤盐,柳怀镜每次在半路卖给滁州的一个盐号老板五千斤。

定远县盐号的方老板,每个月两万斤盐是雷打不动地要。

余下的盐,拉回锥子山后,经常有濠州那边的私盐贩子找他要货。

有时这余下的一万多斤盐,还不够那几个私盐贩子分的。

听了柳怀镜这个汇报,我知道当初是选对人了。这家伙不仅办事稳当,开拓市场、维系客户他还是有一套的。

在和州的日子,我也把偰兰儿的事跟陈元贵、柳怀镜他们都交待清楚了。

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思考着下一步的打算,和柳怀镜他们一道回定远、回锥子山后。我要先去黑石岭看看周定成、刘善荣他们几个折腾得怎么样了。

那陨铁有没有给我炼出来,那块铝合金板子,他们研究得有没有眉目了。

同时,我想把谭诚他们四个也安排在黑石岭,就在那里给我开工印伪钞。

毕竟那地方隐蔽,不易被人察觉。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三章 义助小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