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起这样说,谢升这才是不再推辞了,
当然,作为一个久经宦海的官场老油条,他也担心李起派贴身护卫同行,那是为了监视一下自己,毕竟此事关系重大,牵涉十几二十万人的生死前途,有这样的举动也是正常。
不过这样的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被谢升给弗去了,谢升心说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定王殿下自先帝殉难后,便是展现了无比的雄才大略,
不但独自一人在云蒙山开辟抗清根基地,还多次打败鞑子大军,就连那正红旗旗主满达海,也是死在殿下的刀下!
这般的武功赫赫,真可谓是有那太祖之武,成祖之风,这般朱明龙凤,又何须跟自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耍心机,玩权谋。
魏千章魏万章两人得了李起的命令,便是齐齐郑重抱拳,高声应诺。
谢升这时候再也是等不及了,当即是向李起辞行。
李起自然也是亲自将谢升他们一行人送出队伍数里,临别之时,李起对谢升叮嘱道:“赵应元之事能为最好,不能为,便自作罢,却不可强行冒险。”
谢升见李起字里行间皆是充满着关切,不由得又是一阵感动,一番拜谢,谢升这才是告辞而去。
送走了谢升,李起便是继续带着队伍行进。
此时李起的队伍多达十五六万人,一路上那真可谓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这还不算,又是走了七八天,李起和之前先走一步的老弱七万余人汇合,这一汇合,整个队伍就是达到了二十三四万人,
具体有多少人李起也不知道,反正这队伍前后相连十几二十里,好似一条长龙在大地蜿蜒前行,壮观之场面,着实是令人吃惊。
这般的场面浩大是浩大,但是同时也是意味着另一个问题越来越迫切,那就是队伍的粮食实在是消耗太大,如今粮草只够维持队伍三天了,再不补充粮草,只怕就要断粮了!
这个问题着实不小,要知道大军行军在外,最怕的一件事情不是敌人有多强大,也不是道路有多难走,而是怕断粮啊!
一个人断粮,随便打只山鸡野兔什么的也行,实在找不到就饿一顿肚子,最后实在是饿的急了,随便一把野草树叶也能吃,反正只要能对付过去就行。
但是大军绝不然,历史上所有的兵书都有两句话被反复提起,第一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句就是“断其粮道,必可不攻自破!”
这两句话出现的次数就直接反应了粮食对一只大军的重要性,所以说这断粮不是开玩笑的,那是确确实实的致命威胁啊。
韩信牛吧,当年也差点因为粮草翻船,那时候韩信奉刘邦之命率一万大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急行军,意图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以此达到扩张实力,削弱项羽的目的。
当时的赵王命陈余统帅二十万大军迎战,陈余将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太行山的井陉口,占据了有利地形,准备和韩信决战。
面对着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韩信丝毫不放在眼里,但是陈余帐下的一个将军却是差点要了韩信的命。
这个将军叫李左车,他了解了一下韩信大军的情况,便是对陈余请命,说道:“汉军长途千里,必是军疲粮少,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我军可谓是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大营,便可万无一失。
若是再给我三万兵马从间道出现在韩信大军后方,断其粮道,韩信必败,尽歼其军易如反掌。”
面对李左车的建议,陈余竟然是没有采纳,你说他手上有二十万大军,韩信只有一万,即便是李左车的意见不好,但是分他三万人又有什么很大关系呢,分出去了这不还有十七万吗?
但是陈余就是没有采纳,反而是和李左车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主动邀战。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陈余二十万大军竟然是被韩信一万人杀的大败,死伤不计其数。
但是当战后韩信问起陈余如何带兵的时候,有人对韩信说了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感慨道:“天意啊,若是陈余用了李左车的计谋,我韩信必死无疑!”
李左车的意见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断韩信粮道,让韩信大军粮草断绝,军心动荡,最后稳操胜券。
韩信面对粮草断绝的局面,都如此感叹,可见粮草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
二十多万人若是粮草断了那是什么情况,打山鸡野兔?
你就是把方圆百里的山鸡野兔全打了也不够塞牙缝。
吃野草树根对付一下,一顿两顿的还凑活,吃多了会死人的!
这些倒还是其次,问题是军心啊,这是最要命的,粮草一断,手下人什么心思都冒出来了,
一个断粮的将军是个好将军吗?当然不是,那跟着他还有前途吗?当然没有!
那就走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难不成还在这里等着饿死,老话说宁做撑死汉,不做饿死鬼,不走干吗?
你说这将军的人头到了对面那边值多少钱,有没有一万两,没有一万两也该有几千两吧,会不会还能换个官当?
这些个胡乱心思足可以在数天之内将一只大军摧毁。
在生死面前能够坚守底线的人本就不多,你再指望每个人都是不畏艰险死难的英雄,最后能陪着你一起挨饿一起死,那就不能怪别人要离开你,要杀你,只能怪你自己太天真了。
李起自然也是明白各中的道理,他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二十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