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龙渊>175.第三十二章独辟蹊径
多月过去了,案子没有一点进展,都不如刑警队那边,李艾媛在一周时间内打掉了两个文物走私团伙

一周的时间匆匆而过,洪裕达专心研究天枢七星盘和氐族的问题,却没有任何结果,人都累得瘦了一圈,最后终于崩溃“我要找沈鹤北去问问”

郝简仁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冲着正在整理战术背包的秦涛耍了个怪脸“涛子哥,洪老要去找沈鹤北,我举双脚支持”

“你的嘴和你的脚一样臭”洪裕达不满地瞪一眼郝简仁“小心沈所长给你托梦让你去陪他下去研究”

恶毒郝简仁收敛了笑容,吊儿郎当地正坐在桌前,拿起两张考古笔记翻来覆去地看着“我的意思是您应该学学涛子哥,独辟蹊径,曲线救国,整天盯着也不是办法,我给您提个建议咋样”

“我建议洪老应该休息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曾经存在的瑰宝无数,天枢青铜盘的工艺复杂,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宝贝,而且历史信息又中断千年,最早的史书里面连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资料都绝无仅有,别说一个青铜盘了。我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必须有其他的辅助的历史资料,比如出土同一时期带有铭文的青铜重器,或者发现如竹书纪年那样的竹简木渎才行。”秦涛一本正经地说道“中国文化历史多灾多难,始皇帝焚书,项羽火烧阿房宫,董仲舒独尊儒术,历代战乱不休,导致了珍贵的历史文献都失落了,民族的一大损失啊。”

洪裕达也叹息一声“小秦说的对,最早的史书并不是司马迁的史记,比如竹书纪年里就有魏书,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的离骚孔圣人的春秋里面都有相关的历史记忆,中国的历驶的传承融入了民族的基因中,不管青铜时代有多么辉煌,都只存留在记忆里。所以,考古事业是追寻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事业,但现在却被那些盗墓分子给毁于一旦了”

洪裕达的话颇有道理,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盗墓的,历经千年之后便形成了一门行当,经久不衰。跟让人痛惜的是解放前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文化灾难。流沙坠简、敦煌遗书等等文化宝库都遭到了洗劫。就连明朝万历皇帝编撰的永乐大典的珍本都消失于世。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而且保存完好的文化遗产不仅少之又少,而且任何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包括天枢七星盘。

一聊到这个沉重的话题郝简仁就不淡定了,表面上看他是那种放荡不羁的人,实则骨子里的传统观念与秦涛不相上下,唯一的缺点就是读书少,但心却是“红”的。此刻两脚搭在桌子上捧着一张旧报纸百无聊赖地看着“天枢青铜盘很可能与198号文物息息相关,吴铁铲当初盗墓的时候应该是一起到手的吧蛋蛋是第一批被缴获的,而青铜盘则是近期才被起获,这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沈所长打击文物走私和盗墓的力度很大,成了盗墓贼的眼中钉肉中刺。”

郝简仁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不对不对,我的意思是说当初在古墓里两件东西是什么状态一个是紫薇混元珠,另一个是天枢七星盘名字确实很好听,天生一对似的”

洪裕达微微一愣“天生一对”

“哈哈,洪老爱听这话还有一句,叫地设一双”

“从发掘现场了解到这次大规模发掘只起获了两件商周时期的文物,但那可是唐墓。”洪裕达非但没生气,还凑到郝简仁近前“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两件文物是不是成双成对的啊你看,天枢七星盘的中间恰好有镂空的空间哦”

秦涛微微一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猜测有其合理性。第一,两件文物是一起被偷盗出来的,而且是在同一座古墓里;第二,犯罪分子只要这两件文物,他们一定知道其中的秘密;第三,诚如简人所说,天枢七星盘和紫薇混元珠的确像是雌雄一体的东西

郝简仁撇嘴“您的脑洞开得太大了吧天枢七星盘可是商周时候的青铜器,蛋蛋是什么不知道年代的玩意,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像是天外来物似的,顶大天是墓主人喜欢的两件小玩意,放在一起陪葬了。”

的确如此,秦涛没想到郝简仁的脑瓜反应这么快,不禁苦笑着摇摇头“不要纠结这件事了,好好准备一下去西北逛逛吧,这里的氛围太压抑,洪老都快受不了吧”

几乎所有人都快挺不住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任务让人抓狂,要不就快刀斩乱麻要不就等待时机,犯罪分子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的。不过时间不等人啊,一晃又过去了一周,都纠结在氐族和青铜盘的问题上,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文物研究工作不是你孜孜不倦就能行的,也不是依靠灵感就能取得突破的,需要大量的实物证据才行。所以,秦涛建议去西北走走,第一站是陕西西安,那里是六朝古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线索。

而洪裕达却想打道回府,去故宫博物院请教高人,不过直接被郝简仁给否决了,理由是这是绝密任务,不能透露半点消息。洪裕达只好客随主便,免费去西北逛逛也未尝不可。

徐建军率领先头部队已经开拔,狼藉不堪的文管所院子里文管部门正在清点文物,而刑警大队接管了这里的安全保护工作,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刑警队增派李艾媛和雪千怡协助军方破案,黄局长坚决要求彻查,直到把犯罪分子一网打尽为止。

李艾


状态提示:175.第三十二章独辟蹊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