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第一章 河南之地
,这条河是这个时代河南最主要的交通动脉,向北通达朱仙镇,向南则是商水县的周家口,都是繁华的集市。

李桥人也靠着这个贾鲁河,做些小买如到周家口贩卖些自家编的篮子筐子之类,也能挣些钱粮,维持住饿不死的局面。几年前,李自成的大军到了商水一带,将周家口等地也洗劫一空。周家口也没了人烟,李桥的筐子篮子只能自用,每家每户都堆了一屋子的篮子筐子。

日子越发难过。李亭家也开始吃不饱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李亭又大病一场,家里的钱几乎花光用光,当他醒来,就真的是一贫如洗了。过完年,几乎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正在这时,有人给出一主意,让李亭去当弓兵。

所谓弓兵,就是负责地方巡逻、缉捕之事的兵士,属巡检司。跟县衙里的马快、步快、门子、粮差等差役一般,都是属于贱役。

不是走投无路,一般人是不会做这个差事的。李亭之父亲,本来对李亭寄予厚望,从小教他读书识字,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在科场出人头地,哪怕中个秀才,那也不是寻常人家可比的。

可是如今,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去做这个弓兵了。

这样,家里少了一个最能吃的,另外,弓兵也能挣些钱粮,这无疑是条活路。无论是对家,还是对李亭个人,都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还有一个好处,弓兵离家不远。西华的巡检司在西华西南的常社,离家有70里。

今天天不亮,李亭母亲就起床,用最后的一斤白面,烙成三张饼,放进李亭的包裹里。

李亭出门前,偷偷的将饼子放在锅里,拿出了家里的3个杂粮窝头,头也不回,就匆匆上路了。

走出村里寨堡门口,天已经快亮了,他的二叔李来从后面追来,喊住李亭。先给李亭二两银子,让他先用着。李亭接过银子,他二叔手里拿着一把鸟铳,还非要给李亭,现在路上很不平安,有个应手的家伙,万一有了抢劫的,他们看见鸟铳,自然就会逃跑。李亭苦笑,自己还有什么可被抢的?要不是这二两银子,他真是一贫如洗。

不过李亭还是感激地接过鸟铳,他二叔李来拉过他悄悄地说道:“这个鸟铳,是前年有个西洋人传教士的船被人在过桥时候被水贼截杀,那些传教士商人都被丢进河里。这个鸟铳,不知为何,那些水贼没要,丢到河边的棉花田里。

刚好是在我家的地头,我就把它拿来了。”

“不过”,他二叔神秘的一笑道,“是鸟铳不假,却是个坏的,你带在身上,留在吓唬人也好,总比赤手空拳好。”

李亭好奇地问道:“二叔,那里坏了?”

“根本没法放子弹进去,你说有什么用?”

李亭哭笑不得,怪不得那些水贼都不要。不过他还是谢过二叔一片好心,就当多拿一个防身的木棍,也背上鸟铳,匆匆上路。

一路走来,路上几乎不见什么行人,更不要说抢劫的。两旁的村庄,大一些的都修了寨堡,小一些的几乎只见萧瑟的土房,上面爬满枯草的干草,在寒风中左右摇摆,就是不见人烟。

道路两旁,麦苗稀疏,低矮枯黄,不时刮起的风沙,提醒着李亭,干旱依旧是现在种田最大的障碍。

李亭叹口气,麦苗到了返青的时节,却还这样干旱,今年的收成,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看到麦苗,李亭就想起泛着麦香的馒头,肚子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叫起来。

他抬头看看天,差不多快要到午时了,怪不得这么饿。

他脑子里回味着后世吃过的无数美味佳肴,嘴里吞咽着口水,继续走路。

又走了半个时辰,来到西夏亭,这里是一个集市,他就就在此停下脚步。

大路北边的槐树下,有一家茶摊。说是茶摊,其实也供应饭食,但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喝一碗茶(白开水),将自己带的馒头饼子或者窝头泡一下,能吃饱肚子就行。

正是饭时,茶摊上还是有四五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人。李亭要了一碗茶,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坐下来,拿出窝头,开始自己的午餐。

“卢大人死的冤啊。”一个苍老的外乡人声音在一个矮桌前传出。

众人一愣,扭头朝那边看去。


状态提示:第一章 河南之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