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矿业大王>第140章 蒸汽机和大铁船
剩下最后一个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把它解决好了,蒸汽机的力量将增大十倍以上,到时就可以进入实用阶段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概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最迟一年时间内,这种蒸汽机就可以使用在小型铁轨车上。不过,要用来推动船只,至少还得再等两三年。”

吕布望着这个长二丈,高一丈多的机器,好奇道:“这个机器能推动多大的船只?”

“目前这个机器,推动三十丈大船没有问题。生产出可以推动任何规模船只的机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三十丈!”陈宫赞道,“两三年后,公子的大船就可以纵横天下,无人可以阻挡了。”

吕布和张辽满眼惊愕,相互对望,半天无言。

吕布自信一身勇力无敌于天下,这些年一直心怀霸业。如今这身蛮力,在这机器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合着自己这数年来问鼎天下的梦想,都是幻觉?真正有能力问鼎天下的人,却是这个高高瘦瘦的少年。

袁耀提到的最后一个技术难题,其实也是蒸汽机最关键的一个技术难题,就是气缸的精密度问题。由于这个时代,生产气缸只能依靠工人手工捶打或者浇模生产,它的精密度就可想而知了。

大家都知道,气缸漏气,它的动力就受到影响。漏气越大,动力就越小,反之,漏气越小动力就越大。蒸汽机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制造出精密的气缸,确是十分艰难。

当年瓦特用了几十年时间,没有办法解决气缸漏气的问题,使得蒸汽机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只能用在矿山抽水之类的简单应用。后来有另外一位发明家,使用镗床生产出更加精密的气缸,帮助瓦特解决了气缸漏气严重的问题,蒸汽机的动力大大提高,很快就得到普及应用。

前人在黑暗中花几十年时间摸索出来的道路,袁耀当然不需要再花那么多时间去摸索,跟着他们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就行。如今,那个镗床就正在研究试验之中,只等成功之日,便是蒸汽机投入使用之时。

“公子,带我们去看看船厂吧。”陈宫有点迫不及待想看看袁耀传说中不怕海浪的大船了。

“好,”袁耀说道,“我们即刻坐车前往荻港造船厂。”

大家出了新港,到铁轨车站乘坐手摇轨道车前往荻港参观造船厂。每十人一车,有专职发令员控制发车时间,每车相隔一里发车,避免途中由于故障相互撞车。

吕布、陈宫和张辽带几名卫士同坐一辆车子,随着发令员发出“开车”的命令,一名驾驶员手中握着一根铁棍,不停地上下摇动,车子便平平稳稳地启动,沿着江边轨道前进,越走越快,两边的山水不断迅速向后移动,众人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作响。

三人第一次坐这种车子,心中隐隐有些害怕,但又不敢叫出声来,而他们的几名卫士没那么大的面子,早已惊恐地叫个不停。童心未泯的青年猛将张辽觉得真是刺激而又好玩。

从新港到荻港,二十多里的路程,不到数息时间便到,果然是奇快无比。

张辽道:“将来如果用这样的车子运兵运粮,这仗不用打就已经赢了。”

在造船厂,陈宫见到数千工人正在忙忙碌碌造船,有些船只大得惊人。而更让陈宫震惊的是,有些大船竟然用钢板制造。其中有一艘长约二十丈的大铁船,正在一个人工湖里被数百工人制造人工海浪不停地摇晃,陈宫好奇问道:“公子,这是干什么?”

“这叫可靠性试验,通过制造人工海浪不停摇动船只,来检验船只设计的可靠性。”袁耀解释道,“这样的试验,需要每天十二个时辰不停地晃动,连续晃动一年时间,然后再检查船只是否合格。如果发现松动的地方,就要想办法加固。”

“为什么要试验这么久?”陈宫好奇问道。

“先生在寿春大熊猫学宫也见到我的太阳系模型了,知道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一个大圆球,我们大汉天下只不过是这个大圆球上的一小块。将来铁船上装上蒸汽机动力之后,我要乘船出海去探索、开发海外领地,有可能一去就要连续航行一年两年。如果船只质量不好,在水里晃几个月就散架,那岂不糟糕。”

“原来公子是为了将来打算,公子真是高瞻远瞩。”陈宫观察到这些船都是尖底船,想了一会儿说道,“公子曾说这些船不怕海浪打翻,我如今明白了,这些船船底深,重心下沉,就不会被海浪打翻。”

“先生说的没错。”

陈宫很好奇工人们是怎样把一块块钢板铆接在一起的,袁耀于是带他去看工人们工作。

陈宫在造船现场发现,这些钢板早已在相应的位置留下了许多孔洞。当要把两块钢板拼在一起的时候,就把两块钢板拼接起来,用另外一块小钢板贴在拼接处,小钢板的孔洞和两边孔洞相对叠加一起,再用一根根烧红的铆钉穿过孔洞,然后在两头用铁锤将铆钉锤出钉帽固定住。等到铆钉冷却收缩,就把两块钢板紧紧拼接在一起。如此一块一块钢板拼接起来,就能制造出大铁船。


状态提示:第140章 蒸汽机和大铁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