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辽东之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当家,也不会为了自己造反攻打广州城。毕竟,郑家在福建还有许多生意。在海上漂泊的郑家,根其实还是在福建。

想到福建,李枭立刻想到了对面的夷州。

“夷州这地方你熟悉么?”

“当然熟了!早年间还跟义父和颜当家一起去过屯垦,不过那地方一片蛮荒。除了一些土人能受得了,没人愿意去那地方。

福建闹灾荒的时候,还能拉人去垦荒。可有好多人,混了一两年又回去了。那里面连个城都没有,啥啥都缺,没人愿意去。

对了!红毛鬼在那里建了座城堡,叫什么赤嵌城。主要是给向福建沿海走私的走私船提供驻泊港口,大船在那里停福建码头的东西送到那里装船。

装船之后,再出洋运到印度去。”

“这样……!”李枭的脑子里面立刻冒出一个词儿,中转中心。

这年头西方人其实并没有多少东西能够出口大明,通常都是一些香料和初级工业产品还有宝石啥的。

大明向海外出口的东西可多了去了,瓷器,茶叶,丝绸,各种手工艺品。这些东西贩运到欧洲,都是抢手货。

也不知道大明皇帝老儿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抱着祖宗的禁海令不放。无论贸易顺差多么巨大,多么多么的赚钱。可就是不肯放开禁海令,让海上的商船可以自由贸易。非得偷偷摸摸的走私,还在夷州硬生生弄出了个货物中转中心。

“就没人提出来,把海禁的口子开一开?”李枭觉得朝廷里面并不都是笨蛋,既然大明朝廷那么缺钱,怎么不开海禁。要知道,海关的税收一直都是国家机构的重要财源。

“开海禁?我的个老天,谁敢提啊!你看看咱大明自打禁海以来,敢提解除海禁的官员,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么?”郑芝龙看向李枭的眼神儿,好像在看一个白痴。

“为什么?”

“为什么?为了钱呗!你以为海上跑的那些船都是谁家的,都是那些阁佬老爷家的。闽浙一带的财阀,你知道有多少是靠着走私发家的?土里面刨食儿,才能刨出几个钱。

再说了,种地不得人去种。哪里有走私来的方便,一家佃户一年能种几亩地。十几个人一条船跑在海上,产出是一家佃户的百倍不止。

有这么大的好处,你让停了海禁。不让人走私?那些阁老财阀们不生吞活剥了你才怪,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郑芝龙的话让李枭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这是这么深的一潭水。难怪朝廷明知道海上贸易挣钱,可那些阁老们,还有那些两榜进士的大臣们都不说话。

原来都是在这里面捞钱,大明朝廷有钱没钱干老子屁事儿。大明朝那是姓朱的皇上的,咱就是一个打工仔。往自己兜里揣银子,那他娘的才是老子的本职工作。

本来想上书解除海禁的想法,一瞬间就被压了下去。这股力量如此的强大,强大到了皇帝都不得不让步的地步。自己区区一个总兵,能跟那些财阀和高官对着干?

对着干不可能,被人生吞活剥到时极为可能。

“既然福建百姓不愿意去屯垦,那么咱们雇工雇个两三百个人能不能雇到?都要壮劳力!”李枭眼珠一转,立刻有了计较。

“那倒是没问题。一个雇工一年给个十两银子就不错了,福建山多地薄。一年在地里面能刨出五两银子的家,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你给十两八两的,相信有很多人愿意付这个辛苦。”郑芝龙曾经几次组织人去福建,劝人来夷州屯垦。对这一摊业务,倒是心里有数。

“好,那你帮我召集一些人。就雇三百人,就按你说的一人十两银子。”

“你要在夷州干啥?”郑芝龙很疑惑,不明白李枭要在夷州搞什么。那可是自己的地头,不能不小心应付。

“种树!”李枭神秘的一笑。

“种树?”看着李枭的笑脸,郑芝龙怀疑里面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

ps:感谢书友慧慧删的打赏!您的鼓励,是对老龙最大的支持。感谢!感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八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