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残明霸业>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愧朝廷不负人情

秦良玉这么问天浪,除了有一份尊重,天浪认为也不乏她有考教自己的意味在里面,便是施施然说道:

“根据锦衣卫的谍报,沅州守军只不过是孔有德那三个贼头在湖广地界临时征集的一群乌合之众,基本没有打过仗,若要破城,相信损失百余名士卒,便可攻克。

如果能润物无声的派遣一彪人马在敌人毫无察觉大开城门时偷袭,则是几乎可以做到零伤亡。

但上柱国刚刚也提到了,这场仗是首战,既是首战,便最好能达到震慑湖广境内其余城池守军的作用,以期日后其余城池可以传檄而定。

要想震慑,首战便最好能做到全歼,动作还要干净利落。

可是强攻之下,沅州守军军心不稳,弃城逃散是最为可能的,而这样我们便可以在沅州以东,在他们逃命的退路上预设伏兵,打他们的埋伏。

也许这样下来,我军连百人的伤亡也达不到,这大概是中策,至于上策,朕还是想听上柱国的战法。

实不相瞒,朕一直很好奇,在类似的地形之下,不算对张献忠、罗汝才的那种截杀战,仅是存粹意义的进攻,上柱国便曾在播州和重庆两战中做到过单骑破连城,朕心中一直百思不解上柱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秦良玉会心一笑,目光似乎飘向了远方记忆的虚空,随后缓缓开口道:

“万岁若让为臣如今单骑破一座城,为臣怕是已经力所不逮了。

可万岁若还是让为臣单骑破数城,面对这种战力的守军,为臣应该还是能够做得到。”

秦良玉的回答便让天浪不理解了,为什么破一座城做不到,而破几座城却能做到呢?

秦良玉也没在天浪面前卖关子,很快便接着说:“永宁奢崇明叛乱,臣并没有如同传说中那样在重庆一带单骑破连城。

不过当年臣打播州杨应龙,确实侥幸接连破了几座城池,不过那也是杨应龙轻视了四川巡抚李化龙,以为他不懂用兵,以为这样的李巡抚才会刚刚安营下来后便忙不迭一定要大摆延宴,杨应龙便打算来一次偷袭。

万岁既然已经知晓,杨应龙的女婿马千驷是为臣的叔,杨应龙便想利用这层关系,让我们误以为他不会把我们当做第一目标,毕竟我们还是姻亲呢。

于是他便要打我们一个毫无防备,讨个便宜去。

而李化龙要在军中摆宴,我们当时身为他的部将也无法窥视巡抚大人的真实目的。

亦或许胸有经纬的李巡抚也是在考验我们的忠诚。

事后才知道,臣当时也被巡抚大人的阵给迷惑了。

可刚听说李巡抚要大摆延延时,臣和夫君确实也紧张的很。

臣和夫君担心巡抚大人,同样也不相信战场之上,姻亲的关系可以让想要问鼎皇权的敌人对我俩手下留情。

于是只好自己多留心防备,便是臣带着五百押运粮秣的‘凤’字营,于我军大营外设下埋伏来守株待兔。

不巧杨应龙的计划还真是如此,被我们猜中了,只是当他带兵闯入大营之后,才发觉是中了埋伏。

对他来说,那根本就是一场鸿门宴,只是悔之晚矣。

我与夫君的伏兵炸起,趁其不备一通掩杀,贼兵惊慌失措,那领兵而来的杨朝栋岂有不败之理?

至于此后连破七城,说来也很简单,便是不把杨朝栋的贼兵杀光,主要是不去砍杨朝栋的首级,而只是在他身后追而不杀。

若非如此,那杨朝栋岂能逃脱掉为臣和夫君的铁骑穷追猛打?

我们一路追着杨朝栋,而杨朝栋作为杨应龙之子,所逃到每一处城池,守将哪有不给他开城的道理?”

天浪点了点头,说道:“杨朝栋没有死在上柱国与马将军手中,也算是你夫妻二人手下留情了。”

天浪也理解秦良玉和马千乘的苦衷,杨朝栋据说最后是突围逃跑了,不过也就是早死晚死的事儿。

可若是秦良玉不想放他,他难道能逃得掉?

见秦良玉不动声色,却是欲言又止,天浪忙解释道:“播州之战,上柱国有心放杨朝栋一马,也是人之常情。

两军阵前,身为国之武将,你们击败了杨朝栋;另一方面因为与杨家为姻亲,所以不忍心杀了杨朝栋,于情于理也无可指摘。

两种行为放在一处,可以说上柱国是即不愧朝廷,也不负人情。

换做是朕,大概也会这么做的。”

“万岁真的这么想?”秦良玉看向天浪,似乎此前的她并不确信天浪口花花所谓的理解她的话,而这一句,她虽反问,却是由衷地信了。

天浪接着说:“大义灭亲,说的便是个‘义’字。

不忍亲手杀掉亲人,又是一个‘情’字。

倘若上柱国是个无情无义的,又何来的数十年戎马征战,为国尽忠?

何来刚刚上柱国的那句‘国虽无道,至死不变’的誓言呢?

朕当然这么想。”

秦良玉听到天浪如此说,反而有些怅然,淡淡的忧伤不再埋于心底,颤声开口道:

“只是苦了我的夫君,那一日斩首马千驷的法场之上,他抱着亲弟弟的头颅,仰望苍天,不知他日有何颜面面见离世的父母。

低头看去,亲人因一场婚姻,就此丧命,不能说是冤枉,只能说这便是千驷的命运啊,也是千乘的悲苦。”

战鼓声虽缓,却是延绵不绝,两万余金戈铁马立于危城之下,不说是战,仅仅看到石柱军秦良玉和锦衣卫亲军的旗号,便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愧朝廷不负人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