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隋风烈>第八十八回 生乱象门阀扩军 李渊屡失粮心急
地一律杀无赦。”杨二小声对麻叔谋说道,这里就他二人,也不怕被别人听到。

“俺也听说了,这奸人不光对世家土豪们大开杀戒,连被占地后无处可去的百姓也是毫不留情的,据说好些失地百姓啸聚山林为匪去了。这可有些不妙啊!”麻叔谋有些担忧的说着。

“唉!要做成一件大事,在这个时代谈何容易呀!这些世家望族不消灭今后不好过的就是我们了。”杨二也无可奈何的说着。

“对了,这样看着费劲,要是有个望远镜就好了。”

“别看我,我只有一双农民的手,不会那些个洋玩意儿。”麻叔谋没好气的怼着杨二。

“切!你个初中生没文化的样子,得嘞,有空我自己找李春教授研究下。”

二人又在上面互怼了一会儿后,便给下面护卫们一个信号,下面的人便拉着细铁链子将气球拽了下来。杨二打开吊篮的门便走了下来。

“这个热气球不错,只是别放得太高了不安全。”

“放心吧!这个气球用了几百张牛皮作的,还涂了防火的涂料,一般来说是不会坏的。”麻叔谋有些骄傲的说着,这个气球可是他一手监造的,最怕的就是人还在天上时,突然失火被烧毁。今天也就是杨二要求放得高了些,平时自己和李春在上面时,从不会超过10米高的。一切指令都是用一个简易的铁皮喇叭靠吼完成的。

看着麻叔谋和李春又登上气球升空后,杨二便带着侍卫们赶回了黎阳城。这里完全不用他操心,他只需要关心每日的进度而已。

回到黎阳城太守府衙,这里早聚了一帮人在等他了。杨二经过这些人身前时能感受到部分人脸上的惊慌之状。

“主公,是否应该对宇文大人有所约束了,这是刚刚一众世家代表送来的血书,书上有百十个士族大家长的手印,皆言宇文大人背着主公在开河沿途实施暴政,虐杀无辜,造成百姓流离失所。”一个黎阳官员将手中血书递给杨二,口中诉说着。

“唉!如此大的工程难免不殃及沿途世家望族的利益。想那秦始皇为保一国安全在北方修建了诺大的一座长城也是搞的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但最后这长城却能有效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保护了中原百姓的利益。这与本王开挖新渠是一个道理啊!从目前看,也仅仅是对沿途的世家豪门影响最大。你们这些朝廷官吏要去说服这些士族族长们,要让他们以国家为重,莫要纠结一己之私,待渠成之后,本王自会给他们一些补偿的。”说罢,杨二将手中的血书看也不看放在桌案之上。

“主公,据传济南王唐壁、洛阳王王世充和上梁王沈法兴等俱在招兵买马,打造衣甲,准备趁冀州民乱扩大地盘和实力,不可不防啊!”河间府主簿凌敬上前说道。

“凌先生勿忧,本王早有预料,已作了准备,不怕他反。本王也正欲在乱中做大。”杨二冷笑着对凌敬说道。

“传令洛口城伍保、魏城伍天锡将军紧守城池,不得有误!”

晋阳唐国公府。

就在杨二安排开渠事宜和分兵严防各路藩镇之时,晋阳的李渊却是一派狼狈之状,手下群臣也都手足无措。

“嗣昌,我晋阳库中收购的毛皮已近清仓了,怎不见运粮车队返回?是何道理?”李渊急匆匆的问着柴绍。

“岳丈,前番我晋阳以重金贿赂洛阳王世充幕僚胡师爷和唐壁心腹高可仁,均达到了预想结果,我运往这两处的百万张毛皮尽皆被其吃下。据沈元回信,洛阳和济南两处的粮食都已装车运返我晋阳了。”柴绍惊慌的回道。

“你不是说过,那单雄信已下了绿林箭,许我晋阳粮队通过吗?为何却无端拦截我多路粮车商队?莫不是单雄信要失信于本公?”李渊怒斥道。

“哎呀!唐公,那单雄信颇讲义气,既然说绿林箭已发出,那毋庸置疑,只是这绿林箭能号令住绿林正道英雄,如何能号令那偷鸡摸狗之流的绿林邪道。再说,这些参与劫掠我粮车的响马山贼极有可能就是洛阳和济南官军假扮的。试想,那些小股山匪如何知晓我商队运粮路线?”唐俭出班为柴绍开脱着说道。他此言一出,引得满朝文武全都点头。就连李渊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

“唐公,如今回返的粮车不足两成,运回的粮食也就2、30万石。如今库中除了我晋阳军备的毛皮外,存粮极少。如今即将入冬了,粮食危机亟待解决啊!”内史窦威急切的说道。

“唐公,我南下荆襄和南阳的粮队遭受一股悍匪洗劫,受损极重,近60万石粮食全都被劫,据逃回来的粮队主管说,那股劫匪头领正是南阳南山寨的朱登,据说朱登年方16岁,正是那朱灿之子,朝中越王杨素之子杨玄感的义子。抢我粮车时,那杨玄感据说就在山上。唐公可速作书一封给越王杨素,令其子杨玄感放还我晋阳粮食及扣押人员。”唐俭又上前谏言道。

“尽有此事?好个杨玄感,本公在京城为官时看他父面上也待他不薄,他竟敢劫本公的粮食。”李渊听了杨玄感的名字气得大骂。

“岳丈,南阳荆襄一带此次共计将换回约百万石粮食。小婿听绿林道上的朋友说过,那边的官道都将经过南山镇,那南山寨并不属于绿林正道,因朱灿前年身死后,杨玄感便以义兄身份上山辅佐了朱灿之子朱登为大王,实则是杨玄感说了算,他那山上一年来广招喽兵,现已有喽兵近万,全不似一般绿


状态提示:第八十八回 生乱象门阀扩军 李渊屡失粮心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